很长一段时间了,我几乎每天陪着《史记》和《史记》相关的作品,慢慢发现,如果要对这部(任何一部?)杰作形成相对精微的认知,必须有一些值得信赖的同代书写者来引领(这里...
安宁的散文集《万物相爱》(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是一本致敬万物、大自然和生命的书。在这里,“我”并非不在场,但不是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的,而是与万物之间保...
四十多年来,深圳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和梦幻般的崛起,也历史性地形成了城市的“多副面孔”:从早期的“打工之城”“文化沙漠”,到后来的“创业之城”,再到近年被称为“搞...
当我们讨论一片乡土或一座城市在文学中的美学建构时,无外乎存有两种书写方式:一是将“小我”的命运变迁散布于地理空间之上,以个体在时间河流中行走之旅程,丈量地方对人的...
【从新年首期选刊看文学新气象】 文学选刊一般立足于某一文学门类,纵览一段时间内创作全域和整体风貌,以精严的审美标准和文学尺度,遴选刊登代表文学发展潮流、具有较高创作...
“多年来,每每回想起这一幕,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莫名的忧愁与喜悦。你无法想象一个乡下孩子对城里的渴望,而这其中,又有多少经历冷暖自知。”这是小说《云层深处》中相当耐...
一 中国文学与“心”密切相关,自古而然。《诗·大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因情造文,不为文造情”。及至近现代,散文有“形散而神不散...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当代作家李娟的一部散文集。这本书记录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的戈壁滩上耕种向日葵的生活,从开垦到收获,其中遭遇了干旱、啃食、虫害等困境。同时李娟还穿...
刘亮程无疑是聪明的写作者。这位早年写诗的诗人,继而写散文、小说,都写到了极致。刘亮程的聪明在于,他把文学作为一种梦想,作为与神的对话,以自己的语言格调和写作特点,...
《扶桑》于1995年由著名美国华人作家严歌苓创作,同年,该小说获 “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2002年,登上美国《洛杉矶时报》年度十大畅销小说榜,名噪一时。《扶桑》讲了这样...
在《“她”字的文化史》一书中,历史学家黄兴涛曾经深入考察了现代汉语中“她”字的成型过程,及其背后深刻的历史与政治含义。作为一种性别观念的载体,“她”字的出现最早来...
写作是王忆行走的方式。在这样的行走中,她负芒披苇、长风破浪,成为“一个完整身心合一的我”。读王忆的小说,你不会觉得身体是一种拘囿,而是一次次让想象力飞扬的媒介,是...
一 读一部长篇,仿佛要来一次长途旅行,路程不能太短,短了就有些不够过瘾;时间感受上又不能太长,长了就容易觉出乏味。张楚的《云落图》有近四十万字,路程不算短;情节发展...
薛舒的“生命两部曲”《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原作名《远去的人》)及《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原作《太阳透过玻璃》)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单读联合推出。前...
散文集《白帝,赤帝》汇集了作家张雄文近年来行走散文的精品之作,皆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过,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读他的写...
陵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诗人,他的《沿着一条河流北上》归纳起来,有下面三个方面的特质: 乌托邦式的精神美感 陵少的诗中有很多悲悯情怀。都说人类的悲欢不能共通,然而我却能...
2023年《民族文学》所发表的小说,既延续了其一贯的传统,比如多边地多民族题材、多基层作者等,但也有一些变化,如前些年流行的扶贫题材的减少,增加了个人情感书写的分量等,...
已经记不清和维中兄在温岭是第几次见面了,我每次也基本上都是因为某个活动而匆匆来去,但是较之其他地方,温岭具有重要的差别。这里有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朋友,比如已经过世的...
钱声广是一位多产作家,多年来笔耕不辍。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写作,不时有作品见诸报端。新近出版的散文集《与山结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忍不住一睹为快,想要写点什么。 《与...
《河山传》是具有深广的象征性意蕴和时代隐喻的作品,如此前《废都》《秦腔》《古炉》《山本》,甚或《秦岭记》。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作家在叙事中选择两位最重要的核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