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无疑是聪明的写作者。这位早年写诗的诗人,继而写散文、小说,都写到了极致。刘亮程的聪明在于,他把文学作为一种梦想,作为与神的对话,以自己的语言格调和写作特点,形成一段段文字。这让刘亮程的文学作品有别于一般作家的创作。 刘亮程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写作者。他初中毕业考入一个农机学校,毕业后做了一个农机站的员工。没有远离土地,让他对农村有了更多的认识。相对于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具有慢下来的特点,刘亮程在这种慢中感受着城市的日月。他在开办“农机配件门市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农机员期待拖拉机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坏一两个零件的那份迫切,他也能感受到一个村庄慢时光的古老。当刘亮程去乌鲁木齐打工(做报纸副刊编辑)时,回望自己的乡村,才感觉到属于自己的文字突破口原来就在故乡,在那个靠近沙漠的村庄里有值得自己寻找的东西。 刘亮程不像一般作家那样,书写更多村庄里似曾相识的人物。他书写了属于异类的闲人,那能感受晨阳和落日的闲人。刘亮程感受着村庄里的风和大雪。刘亮程蓄积几十年的农村生活经历和思考,在城市别样的生活里,找到了回望乡村的独特视角,写下了他最早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成名作《一个人的村庄》。在这本书里,刘亮程是一个虔诚的孩子,他再一次走回故乡,找寻那些被城市人丢失的过往。刘亮程的书写,自然、朴素、带有原生态的质地。他用诗的语言,来描写自己回望所想到的事物。短句子、轻叙述、素描般的刻画,让他找到了文学的基因。刘亮程的早年诗作发表较少,但刘亮程的散文,却意蕴丰满一发而不可收。应该说,刘亮程创立了属于他个人的散文语句。《一个人的村庄》,体现了刘亮程对散文语体的贡献。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这是刘亮程散文的一个特点。从实到虚,从现实到梦,才是一个作家追求的写作道路。刘亮程在《飞机配件门市部》里演绎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他的确有一位飞行员朋友,但现实中的飞机配件并不存在,在这篇文章里,刘亮程就把自己这种梦想当成了现实的文字。作家是虚构为生的职业,刘亮程在天上,找到了与读者对话的神性。文学需要这种神性的力量。刘亮程的散文里诠释了这种神性。刘亮程的思考里,常有超越一般作家的跳跃性思维,但他又有脚踏实地农民般的务实作风。在喧荒里感受乡村老人的智慧,在说书者的道德评论中滋养自己的散文语句。刘亮程对一个村庄的坚守和对古老村庄维护式保护充满了热情,这注定让他成为村庄的代言人。一个村庄的历史,藏着文化、显示着人性和自然的变化,刘亮程用故乡赋予他独特的多民族认同的双眼,去发现村庄里的一切,然后再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这让刘亮程的散文有了更多的时空穿透力。 现代工业促使时代飞速发展,但人性却很少发生更多的变化。人对自然的依赖会越来越重要。刘亮程找寻古典哲学中的经典,找寻人性复苏的闪光,找寻古代文人的遗漏和延续的情怀。他在找寻中帮现代人弥补了繁忙所错失的缺憾。当刘亮程的作品摆在众多城市人面前,读者会感到这就是他们多年没吃到的天然西红柿的味道,抑或看到数百年不变的土屋和属于大自然的风雪。那些被找回的记忆会引发更多人的共鸣。他的《先父》,具有无形的穿透力。刘亮程书写的人性,是属于村庄记忆的人性。刘亮程是一个诚实的写作者,就像一位精心侍奉田园的农民,他期待着丰收,更期待自己的农产品获得人们的喜爱。他的农产品,或许布满了鸟虫的叮咬,但具有自然的味道、土地的味道、阳光的味道。看刘亮程的作品,会拥有阅读上无限的快感,在这样的体验里,他所描述的乡村通感效应,才会贯通读者的身心。 在北京冬日的下午,迎着凛冽的寒风散步归来,静静感受刘亮程朴素的书写,犹如再一次回到温暖的乡村。在具有家族温暖和落后记忆的乡村,所有的厌恶皆会反照成一种缺失,那正是文学所需要描绘的希望。我愉快地享受着刘亮程所给我的这种时光,读刘亮程的散文,是舒畅的、悠远的,又是阳光的,散漫的,像一只猫,在冬天乡居的门槛之后,迎迓着一缕阳光,贪婪地“喵喵”叫着,生怕那阳光彻底的远去…… (2024年1月7日星期日写于翠城馨园游燕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