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与此同时,城市文学也在不断发展,从王安忆、贾平凹、梁晓声等众多文坛名家,到徐则臣、张楚、石一枫、笛安...
【从新年首期选刊看文学新气象】 文学选刊一般立足于某一文学门类,纵览一段时间内创作全域和整体风貌,以精严的审美标准和文学尺度,遴选刊登代表文学发展潮流、具有较高创作...
1990年夏,《西湖》杂志举办的首届“西湖诗船”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会上,我作为获奖者,第一次见到了谢冕先生。那次,还来了公刘、昌耀、冀汸等诗坛前辈,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乡土中国的现代记忆,以什么为主线?人?土地?文化或者政治?关于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已是文学史常识,无须赘述。倒是何以有如此之状况,依旧值得一问。 历史记忆的装置有很多...
与小杜相识多年,也常在深夜探讨文学话题,一聊一两个小时过去。小杜其人和其文都给我比较一致的感受:冷静、克制且睿智。 小杜的作品有非常强的画面感,作品的整体氛围都带有...
小时候学课文,印象最深刻的名篇之一是高尔基的《海燕》。直到现在,多少记忆被磨损,我还能背诵《海燕》的全文:“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
自20世纪以来,信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让“时空压缩”成为势不可挡的未来趋势,各个领域的研究也愈加重视空间的问题。艺术家们更是将空间形式融进了诗歌、小说和绘画等艺术创作...
《人约黄昏后》的故事是生活中常见的,两个家庭,一个缺钱,一个没感情。一对进城打工的夫妻,一个中产家庭,因为雇佣关系联系在一起,各种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就此展开。健身...
好的作者往往会给人物提供叙事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让人物自发地“叙事”起来,他们才会找到矛盾,找到解决的方法,他们才会知道自己应该“跑下去”还是“停下来”。我想...
“我感觉到长久的时间经历与体验是小说创作的宝贵资源。昨天和今天,成长和挫折,坚持与调整,得意与懊丧,明察与上当,人生的瞬间感悟、经年感悟、春秋感悟、故园三十二年感...
文学的自觉其实就是文体的自觉,核心是要有一种尊重艺术本体的精神。鲁迅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观点是相对于两汉时期的功利艺术...
《欢迎来到人间》是作家毕飞宇新近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1)小说围绕着医生傅睿和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一场危机展开——“接连出现了六例死亡,全部来自肾移植”,整个科室“笼...
优秀的小说是民族的秘史与时代的显微镜,它通过不断补充、延伸、扩展至历史和人性深处的文字肌理,实现对当下客观世界和隐性精神世界的揭发。作为一位学者型作家,阎真在以文...
谢冕先生的散文集《昨夜闲潭梦落花》是从故乡走出的文字。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讲,故乡在情感指涉上其实约等于乡土。乡土并非仅指一方水土,更重要的是这方水土所养育出的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放翁千年之前在《明志》发出的喟叹,更给历史增添了一抹诗意的神秘。历史往往就是由各行各业的交集、碰撞、融合演变而来,文化悄然流转,世事总有迁...
胡了了是一位对时间非常敏感的诗人,他的许多作品都在处理时间这一主题,其中包含着丰富、复杂的人生况味,颇具命运感和人文内涵。 时间、速度、效率是现代人的重要焦虑之一,...
班宇近年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杂糅的美学风貌,对此不少研究者已有敏锐发现。如刘岩指出,班宇小说“‘东北风味’的口语”和“‘翻译腔’的书面语”杂糅出“充满张力的多声部”...
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讲好中国工业发展的故事。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中国工业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强国;我们的时代、社...
在祖国的边疆文学地理中,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是历代文人雅客的乌托邦,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向来崇文重教,诗书传家。在大理的文学创作中,散...
众所周知,黄传会曾以《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等“反贫困系列”报告文学赢得广泛关注,确立了他在中国报告文学界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