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鼓作气,阅读了青年作家胡烟的新作读画散文集《见山》。一边阅读,一边在《见山》的纸张边缘用铅笔写读后,整理完读后,时间已是深夜时分。合上《见山》,却依然能...
一 宥予是个有语言天赋的写作者,他知道文学叙述要走心,而不是单纯地说事。《撞空》是个“广漂故事”,写及的广州城事不多,但它说透了当前城市青年人的心事。宥予来自北方,...
王绪琴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明理学,其中对朱熹的心性论尤有精辟独到的探讨,他在精心写成了《气本与理本》《周易重读新解》两本书的基础上,切入到对朱熹的心性论思想的研究,...
自上世纪中后期以来,关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区域性或地方性研究,在国际学术界日渐深受重视。譬如,享誉国际的文化人类学家格尔茨著有《地方知识》,他一生潜心于“区域或地...
我与李万华素未谋面,有限的信息交流源自阅读。起初,在博客读到其作品,如同开启一段阅读序曲,是一些短章或片段,“我仿佛是个,山野的王。我想着或许,果真,我在那些幽僻...
李建英的长篇小说《生命之外》于2023年3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计13万字,小说以扶贫为主轴。 每一个人的生存都并非孤立的,根扎于现实...
7月份时,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在大同召开年会,我与平常时有联系却36年一直未曾谋面的《莽原》主编安琪见面了。一个山东大学闻一多红烛诗社的社长、主编,一个山东师范大学寸草心...
鲁迅文学奖已经评了八届。从这几届获奖的作品来看,似乎都有着“和”的文化特点,且在今年的作品评审中更是被赋予新的意涵。 这种“和”首先体现在“鲁奖”作品的平和中正上,...
近年来,批评家写小说似乎成为一种潮流,吴亮、张柠、李陀、於可训、王尧、李云雷等20多位批评家相继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在日渐失去集体效应的当代文坛,批评家亲自下场制造了...
读过周庆荣先生多部散文诗集,感觉他是中国当代诗坛少有的硬汉,而翻看他新出版的《执灯而立》,此感更甚,以至于想送他一顶帽子:诗侠。 侠的本义是指有社会担当的武士,见义...
大概在5年前,我在第一次阅读散文家杨献平的作品时,就被他笔下辽阔苍凉的西北意象打动了。对于我这样一个生长于南方、对西北缺少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深入观察的人来说,大概认为...
最近,我一鼓作气,阅读了青年作家胡烟的新作读画散文集《见山》。一边阅读,一边在《见山》的纸张边缘用铅笔写读后,整理完读后,时间已是深夜时分。合上《见山》,却依然能...
麦穗,是植物,但在肖复兴笔下,却是一个人物。 与作者上一部小说《兄弟俩》中的双主角设定不同,新著《水上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女主”作品,从麦...
王绪琴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明理学,其中对朱熹的心性论尤有精辟独到的探讨,他在精心写成了《气本与理本》《周易重读新解》两本书的基础上,切入到对朱熹的心性论思想的研究,...
新疆是中国诗歌语境中一个充满神秘的“意象”,它所具有的“西部”特征是诗人向往、言说和进行“他者”叙事的一条精神通道,由西向东,或者由西向西,在这片神奇的诗歌秘境中...
而立之年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年龄,一个开始硕果频出的年龄。如果将视野限定在中国文学,目光投射到百年文学史,亦莫不如此。“五四”时期,在《新青年》上振臂高呼的“文学革...
我和梁晓阳是多年的好友了,最早读到他的作品,是发在《花城》2015年第4期的散文《捡骨记》,其中充斥着朴素的文字、细致的描写以及悲怆的回忆,读之让人潸然泪下。后来又读到...
在谈论“文学与记忆”时,克洛德·西蒙曾指出,“桥跨越了河”与“河在桥下流过”出现在读者头脑中时可能是不同的形象,而这二者所本或所参照的又可能是同一物。记忆、经验以...
壹 作为《风流图卷》的续篇,叶弥的长篇新作《不老》延续着作家一贯的写作思路和审美风格,这两部长篇小说在时间、人物和内容上前后紧密相连。《不老》分为上、下两卷,以孔燕...
题目八个字,是从陈小手《帘后》捡出的意象。它衔接起小辑中两篇文本,再凝视,我又为其几乎直抵短篇小说的叙事之心感到一些惊喜。 极少有人见过深海泉眼吧?谁又会兀自凝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