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某种声音,最初跟阶段性失眠时听的一些白噪音有关,于是每晚听着清寂的自然音入眠,一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声音采集在前些年算是一种新兴职业,而那些前往山林危...
在当下风格多样的文学语境里,能以生活的原色为父辈们树碑立传的写作并不多。在我看来,正是父辈们的生命史,构成了青藏高原发展史举足轻重的一部分。“父辈们”这个词从来都...
关键词: 《论诗》 沈苇 《论诗》的写作始于2020年年底,具体说是2020年12月15日,当天在一家图书馆内写了《内置》一诗: 嘎漂亮,花草树木,飞鸟,孩子 一首刚出炉的诗,过于顺滑...
结晶、琼浆、松脂、抗氧化物、不凋花、雕塑、炼金术……还有写作,本质上都在做一件事,以时间抵抗时间。 《观山海》围绕自然法则,写时间的死水微澜,写海水把海水淘洗掉,写...
常常有人开玩笑,什么时候到你们芳村去看看。我自然应承着。其实,哪里有什么芳村——人们是把我小说里虚构的那个芳村,信以为真了。 2009年,在小说《爱情到处流传》开篇,我...
二〇一九年,考学期间,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她同我以往见过的女孩都不一样,并非因为性格、外貌或是其他有特别之处,只是因为她在与我第一次见面中便提出了写信的请求。书信中...
多年前的那个冬天,我在老家的集市上看到过这一幕:一头肥猪被几个人压在案板上,屠夫手执利刃开始杀猪。或许因为太过用力,或许利刃的角度出现偏差,屠夫手中那把刀的半个刀...
“哈瓦那”三字,对这个国度的几代人而言,是一种情愫。一般人会想起那个切·格瓦拉,或者叼雪茄的卡斯特罗,有人会想起客居岛上乐不思归的海明威,少许人会想起卡彭铁尔的小...
一 公元前三九九年的一天,苏格拉底在流放与死亡之间选择了死亡。他的个人选择成了千古之谜。几十年后,苏格拉底的徒孙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政治的动物”,字面意思是“人是城...
《圆·线》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克服内源性孤独、勇敢寻找友伴的故事。小说虽然是虚构,但也根植于社会历史的土壤。出生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被互联网陪伴长大的...
《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2016-2021的文学状况》,是我在春风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一本文学评论集。这本书除个别文章外,大多写于2016年至2021年,涉及文学理论、文学史、小说评...
《线》完稿之后,我的第一个读者曾问我说,你是想写人的生存状态吗?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实话,从腹稿到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我都没想过这篇小说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它的创作...
这七八年的时间,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回家的次数很少,保持着两年回一次家的频率。每次回去,都会看见家乡的变化。 在物的方面,一切似乎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农村越来越往城市...
关键词: 乔叶 精神原乡 常常如此:有些事情在开始的时候,我懵懂至极,只能在以后的过程中慢慢知晓命运赋予的深意。比如故乡对于我写作的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作为一个...
关键词: 高占祥 高占祥先生毕生热爱文学,1985年即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为表达对高占祥先生的缅怀之情,特刊发他的一篇散文作品如下。此文写于2014年3月。 —...
我的中篇小说《宇宙里的昆城》发表后,吸引了许多阅读目光。不少人带着好奇,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进一步的追问。我不想对此一一作答,因为读者们自己便有再创作的权利—...
2022年12月30日,发一条五个字的朋友圈:退毛样,进厂。心中有个隐约的预感,世界重启了。 五个字隐藏的是2023年第1期《十月》新刊从改版策划到最终完成六个月来的心迹。 2022年7月...
关键词: 军旅文学 《许诺》 2009年,我徒步3天进入中印边境的西藏墨脱边防站。在墨脱边防站,我见到了很多年轻的军官、战士,有些驻守边防已经8年,最短的也有2年,其中不乏军校...
关键词: 《沟叉》 刷短视频娱乐,刷到不少农村妇女日常乡村生活的段子,虽然有的是摆拍,但还是让人看到了时下真实的乡村生活。写这篇《沟叉》时,东北乡村的日常细节像没完...
关键词: 《黄沙漫卷》 一开始动念想写这篇小说,是为前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治沙英雄石光银的事迹所感动。看着那张布满沟壑的脸,感佩之余又令我难以理解的是,在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