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类型学的前沿探索——寻求“库藏”的眼光(3)

http://www.newdu.com 2018-09-29 《语言教学与研究》 吴建明 参加讨论

    3.3 库藏裂变及入/离库
    语言库藏理论不仅仅关注共时层面的库藏手段差异,也关注历时层面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库藏裂变”和“入/离库”即是相关的两个概念。在长期的语言使用过程中,语法库藏中的某种表达手段可能发生语义分化或形式变异,当从原来手段中分化出的新手段不再被母语人视为同一个单位或手段时,就可以认为其发生了裂变(详参刘丹青2015a)。以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式为例。历时研究表明(范方莲1964;张赪2000等),普通话中的动词重叠式来源于动量结构,二者在句法、语义上仍然较为类似(如可插入部分数量词、体标记,具有短时义等),但前者已经具有自己的韵律模式,其形态句法属性都显示其已远离动量结构,母语者和研究者已不再将其看作是动量(或动宾)结构的成员,而是与其他词类的重叠形式等同看待(如形容词重叠等)(参看刘丹青2012c)。因此,动词重叠式逐渐脱离动量结构这一库藏手段,发生了库藏裂变。其中,裂变的机制、分立与否的形态句法判定、语音句法语义在库藏裂变中的互动关系等,都是十分值得关注的跨语言课题。
    语言演化中,语言手段从无到有进入现有的库藏系统,形成新的形义匹配模式,就是“入库”。相反地,在历时演化中某个表达手段从语法库藏中退出的过程则是“离库”。以汉语的量词为例,上古汉语仍属非量词型语言,数词可以直接前置于名词,如“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孟子·滕文公下》)随着个体量词的出现及其在数名组合中开始具有强制性,现代汉语已经变为量词型语言,量词在数/指量名结构中变得强制,功能也开始多样(如分类、个体化、量化等)。因此可以说量词“入库”,成为汉语词类库藏中的重要成员(详参刘丹青2013)。反之,上古汉语中清浊别义的构词法(如“败(帮母)—败(并母)”)等在中古消失(梅祖麟1991),在今天的普通话中也已然“离库”。
    库藏系统中无论是新成员的加入,还是旧成员的离开,都会对系统内其他成员的句法语义特征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对于语言库藏结构而言,历时维度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因何发生如此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如何影响库藏系统的类型特征,都值得探寻。
    3.4 “形义双向互动”和“义项非独立”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库藏类型学在关注语义对形式表达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形式—语义的双向互动,尤其关注形式对语义的反作用,这是该理论与以往的诸多学派或学说的不同之处。比如,在小句语序上,汉语是基本的SVO语序,在状语与核心谓语的语序上,汉语同时存在较为显赫的“(方式、时间、处所、工具等)状语+VO”的语序(郭中2013),也正是这样的语序配置造就一些语义、功能范畴的“兼而有之”。比如,汉语“他 拆了信封”中,若不在“自己”前后添加助动词等,那么,此处的“自己”既可认为是依附主语的同位语,也可认为是修饰动词的状语,因此出现同位语和状语功能“兼而有之”的情况,或“(个体)强调义”和“(动作)方式义”的兼而有之。汉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表达,是上述语序特征决定的,在其他语言中,这两个功能和义项则需用不同的形式手段表达,英语就是如此,比较The president opened the letter和The president opened the letter ,其中前者himself对依附的名词进行强调,称为“附名强调词”(adnominal intensifier),后者himself修饰谓语动词,只能出现在句末,称为“状语强调词”(adverbial intensifier)(Konig & Gast 2006)。
    另一方面,语言库藏理论关注语言中“义项非独立”的现象。多义现象一直是很多语言学理论关注的对象,一般认为,多义形式的多个义项在具体语境中只能实现为一种义项。而语言库藏理论认为具体语境中(地位不同的)诸功能之间是非独立的,是兼而有之的。除了上述“自己”的强调义与方式义非独立外,前文提到以话题结构帮助表达被动义和差比义的例子也是如此,如“那本书我们不小心给弄丢了”和“百货大楼价格比你们低”在表达被动义和比较义的同时,也同样具备“话题—述题”的语义特征。从频率上看,这种组合中的言语多义多能和兼表现象又会提高相应库藏形式的使用频率(如用话题结构来表达被动义会相应提高话题结构的使用频率),进一步加强了原范畴的显赫。
    四、库藏类型学领域的相关探索
    库藏类型学自提出以来,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并将其用于具体专题的考察,议题分别涉及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等领域。这些研究一方面为具体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库藏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实例、补充和启示,加深了我们对相关语言类型特征的认识,如下择要介绍。
    4.1 本体研究
    本体研究领域,已有成果涉及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其中,历时演化方面,库藏视角的研究包括结构的历时演变和功能词的历时语法化(史文磊2014;高亚楠、吴长安2014)。史文磊(2014)探讨了汉语史上动趋式的显赫性表现,指出动趋式的历时扩张是促使汉语运动事件实现了从动词构架型(verb-framed)向附加语构架型(satellite-framed)演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历时材料说明语言结构的演变也会影响概念结构的演变,显示了语言演化中形式手段对语义的反作用。高亚楠、吴长安(2014)通过语法化个例研究显示了语言演化中显赫范畴对具体特征形成的影响,即动词和量词词类的显赫性在“趟”实现从动词到量词的语法化中的促动作用。
    共时层面,库藏角度的专题研究涉及形态、句法结构和语义语用的诸方面。
    形态方面,夏俐萍、严艳群(2015)考察了湘赣语小称标记“唧”在形态和语义上的显赫性表现,指出整体而言小称手段在汉语方言中是相对显赫的,加深了我们对汉语形态库藏的认识。
    句法语义方面,课题涉及指称手段、状态补语结构、被动句、情态、介词结构、人称结构等。其中一些是库藏理论的实例研究,如白鸽(2013、2015)和陆丙甫等(2015)。白鸽(2013、2015)从库藏理论出发考察跨语言中光杆名词、复数名词结构、“定指标记+NP”“不定指标记+NP”的类指功能表现发现,复数名词结构、“定指标记+NP”“不定指标记+NP”的类指表达能力与相应手段在系统中的显赫度成正相关关系,而光杆名词的类指能力则受到复数、定指和不定指范畴类指能力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样本语言中各手段句法语义特征的细致测试显示了显赫范畴对语言系统的影响以及系统中不同手段间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为语言库藏比较、显赫度评定提供了操作性的样例。陆丙甫等(2015)基于库藏理论的视角,从形式标记、语义扩张性角度论述了汉语状态补语的显赫地位,并指出这是汉语自然焦点后置这一类型特点的表现。基于该实例研究,文章还提出一条显赫范畴的辅助性衡量标准,即对整个语法体系或其他结构的影响程度,是对库藏理论的补充。
    另一些研究则基于库藏理论对具体课题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思考(如强星娜2011;夏俐萍2013;林忠2013;吴建明2013;完权2014等)。强星娜(2011)考察的是上海话过去虚拟标记“蛮好”和汉语方言中的同类表达形式,在跨方言比较之上,该文发现,具体语言中虚拟表达选择何种类型受到该系统中(相对)显赫范畴的影响,有其内在的库藏理据。夏俐萍(2013)基于益阳方言“阿”的多功能表现,指出“阿”的功能扩张与益阳话的量词显赫是一致的,而量词“阿”部分功能(如定冠词)的进一步发达和扩展,是益阳话量词的二次显赫。这显示,语义演变链中某些语义成分的凸显可能是多次的,演变链中何种成分会凸显则因系统而异。林忠(2013)则从库藏角度对汉语介词结构的漂移现象做出了新的思考,认为介词结构的漂移是汉语话题结构(移至句首)和句末焦点结构(移至动后)制约的结果。吴建明(2013)在对汉语基于数范畴的人称系统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汉语语用优先的基本特征,推测汉语人称可能具有非数范畴的语用聚合库藏结构。完权(2014)基于跨方言考察发现,汉语方言中副词问句大多表达具有言者主观预期的疑问,但在其居显赫地位的方言中可扩张至真性问(如南京话、苏州话的“阿VP”结构),也更加清晰地展示了具体系统中该类形式的不同功能表现。于秀金(2016)是对跨语言中(非)现实范畴与时—体—情态范畴的显赫非均衡性的探讨,并从范畴扩张的角度论述了汉语中(非)现实范畴是显赫范畴。周晨磊(2016)的关注点是汉语方言中施事必现的被动式,针对这些结构中施事在语义上不必须但形式上却强制的现象,从库藏的角度讨论了形式对语义表达的限制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语间差异。
    上述研究以不同语/方言的具体现象例证了库藏手段的有无及其性质差异对语言历时演化和共时格局的影响,尤其是语言中重要的和根本性的类型特征对系统内其他语法结构的影响和塑造,这种影响有时可能有较为显性的表征(如较为显豁的语义联系),有时并非可以获得直接的显性表现,需做系统深入的研究方可揭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