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类型学的前沿探索——寻求“库藏”的眼光(2)

http://www.newdu.com 2018-09-29 《语言教学与研究》 吴建明 参加讨论

    三、语言研究中的“库藏”眼光
    当代语言类型学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注重具体语言的调查描写;二是基于语言调查的成果,重视人类语言的共性、多样性及其内在相互关系。与其他语言学理论的追求一样,类型学要求抽象概括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探索语言差异/变异的区间及内在动因,从深层次上研究人类的语言能力。其中,语言形式与功能、语言个性与共性、语言谱系、语言接触、语言区域等是类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此大背景下,语言库藏类型学既重视个体语言的鲜明特性,也沿承、采纳一些约定俗成、广泛使用的术语和概念;在“库藏”中看待语间差异,也在“库藏”中挖掘语言共性,是一种注重实证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本节主要结合实例述介库藏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涉及“显赫范畴”(mighty category)、“跨范畴对应”(cross-categorical correspondence)、“库藏裂变”(split in inventory)、“入/离库”(in/out of inventory)等概念。这些概念不是“预设性”或“规约性”的语法规则,而是基于实际语言现象的观察并在其之上的归纳、总结,目的是作为跨语言比较的工具和踏石,细致地分析语言间“名”近而“实”别的现象,以更为清晰地揭示语间的共性和个性。
    3.1 显赫范畴
    “显赫范畴”是语言库藏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刘丹青(2012a)认为它是语法化程度高、句法功能强大、具有某种核心语义特征的表达手段;它表现为常用、类推性强、使用的强制性高、心理上容易激活等特点,并且具有语义上的扩张性。由于显赫范畴会对个体语言的语音语法面貌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是跨语言比较中形—义匹配复杂性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界定“显赫范畴”是库藏类型学的关键所在。
    如刘丹青(2011)所指出,显赫概念的提出是受到凸显类型学(Sasse 1995)的启示,这是学术思想的承继。不过,显赫范畴超出了以往的“凸显、优先、显著”或“无标记”等概念的关注范围,更强调具体手段的强势及其对语言系统整体的影响,是对语言系统的整体观察,是学术思想的发展。经与刘先生讨论,本文认为“显赫范畴”至少具备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显赫范畴是个体或群体语言根深蒂固、具有“基因”性质的类型学特征。比如,在形态类型上,汉语具有分析型的基本形态特征,以单音节语素为主,音节和语素多直接对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中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在音系类型上,汉语是“音节节奏”(syllable-timed rhythm)类型的语言,又多以双音节词为主;组成双音节词时,又存在较规则的声调搭配模式。比如,通过实验研究,王瑞、曹文(2009)认为“在不同语气下,双音节组合能够保持稳定的调形”;叶军(2014)认为“普通话韵律词的基本韵律格式是前重式,即扬抑格”,这些都是汉语显赫的类型学特征。
    第二,显赫范畴是个体语言或群体语言特定历史时期普遍、流行的形义匹配模式。比如,刘丹青(2013)指出古汉语以(S)VO为基本语序,在a)疑问代词宾语前置、b)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及c)“唯O是V”焦点句式中会出现OV语序。而到了现代汉语,随着“话题结构”和“处置式”的普遍使用,OV语序已经不受古汉语时期三项规则的制约:现代汉语的处置式减少了受事成分或宾语处于动词后的比例,受事前置的话题结构也无须在宾语位置上强制添加复指成分,这些使得今天的OV语序较上古汉语分布更为广泛些(如“鱼我买了、你快把饭给我”等)。在今天的现代汉语中,话题结构、处置式已经进阶为汉语句法库藏中显赫程度不同的范畴。可见,显赫范畴并非仅仅关注共时平面中具体语言形式的表现,而是更系统地关注其显赫库藏属性所带来的系列后果,并对其给予历时演变的考量。
    第三,显赫范畴语法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功能扩展,能够兼具表达其他语义范畴的能力,影响和塑造着该语言系统中其他语义范畴的表现。仍以上述的话题结构为例。汉语话题结构的高频使用使其形成简明的“话题+述题”二分的句式结构,其核心义用于表达话题及对话题相关的属性或特征的陈述。汉语的话题并不需要额外的语法标记来标注(但不排斥语法化的提顿词标记,如“啊、吧、吗、嘛”等),可以兼容名词、谓词等语类成分(包括论元性或非论元性成分),还可以不受某些句法条件限制,成为复杂句的一部分,如“我认为这本书读过的人不多”(Xu & Langendoen 1985;徐烈炯、刘丹青1998/2007:71-135)。不仅如此,汉语话题结构还用于兼容表达诸如被动义(如“那本书我们不小心给弄丢了”)、领属义(如“他脾气很差”)、差比义(如“百货大楼价格比你们低”)等语义范畴,而这在其他语言中通常须由其他手段来完成(详参刘丹青2012b)。由于汉语话题结构的高频使用,且其语法、语义功能强大,具备其他语言中话题结构所没有的特征,因此是汉语语法库藏中较为显赫的范畴。
    第四,显赫范畴具有较高的心理可及度,是心理层面较易激活的范畴。比如,近年心理语言学关于话题在话语加工中的表现的实验研究显示,话题在产出和理解中比主语拥有更高的认知凸显度,句子理解中,话题(较于主语)对代词回指确认的影响更大,显示话题在话语加工中的高可及性(accessibility)(徐晓东等2013;Yang et al 2013;Xu & Zhou 2015等)。
    本文认为“显赫”作为一个库藏理论的术语,可以更加有效地定位跨语/方言比较中关键性、具有主导作用的形态、句法、语义、音系等因素,把它们统一在一个基于实证的概念下进行讨论,从而有助于对语法范畴的“可比性”或“不对应”等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阐释,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
    3.2 跨范畴对应
    “跨范畴对应”(刘丹青2014)是与“显赫范畴”相关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语言中某个范畴(尤其是显赫范畴)经常用于兼表不同的语义、语用功能,而这些功能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分属不同的语法范畴,由此形成了不同语言间不同范畴的间接对应现象。作为共时层面上的观察视角,跨范畴对应揭示了语间范畴不对等、不对应的普遍现实,而这种现实常常与某个形式在历时层面上功能的扩张或缩小相关。比如,在原始印欧语中,反身义(即施事发起动作并作用于自身)并未获得独立的表达形式,而是由“中动”义(即主语受到事件影响)形式来表达。到了后期某些反身义才获得额外的标记,并在某些语言中一直扩张领地,用于表达大部分的中动义,从而导致当前大多数印欧语中中动标记的消失。因此,对罗曼语族(如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而言,反身是包括非人称(impersonal)、中动(middle)、被动(passive)等语义的语法范畴,而对凯尔特语(如威尔士语、爱尔兰语等)来说,反身则是与中动范畴相互区分的语法范畴,二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因此,当前印欧语中“反身”的所指并不相同,需要在各自的库藏系统中分别考虑。
    本文认为,语言间的跨范畴对应现象其实是个体语言库藏手段在共时层面上形义匹配模式差异所决定的,这与当前类型学的关注是一致的。当代类型学研究已经从“哪些形式是可能的”(possible)(如蕴涵共性:postposition G N)(Greenberg 1963),发展到“某些形式分布的可能性有多大”(probable)(Bickel 2007、2015),即所谓倾向性共性或统计性共性(statistical universals)的研究,它重在探索语言形式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概率,并认为这种不平衡的分布很可能是在长期语言接触的历史进程中,某些语言形式、结构强势扩张、扩散的产物。正如Bickel(2007)所述,这些问题可以总结为“what's where why”,其中what指的是人类语言中有哪些结构;where指的是哪些地区会出现这些结构;why指的是为什么这些地区会出现这些结构特征。
    从语言库藏理论的视角看,人口、地理、社会、历史等诸多因素往往会造成语言形式分布的不均衡性,这是语言库藏手段差异性的一种体现。而语言接触和区域特征形成的过程中,库藏属性不同的手段在接触演变中角色如何,不同系统中库藏手段的互动表现如何等,都会给未来的语言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