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评价副词与背景命题——“偏偏”的语义与句法特性

http://www.newdu.com 2018-09-07 《外语教学与研究》 石定栩 周蜜 姚瑶 参加讨论

    Evaluative Adverbs and Background Proposition: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Chinese Pianpian
    作 者:石定栩/周蜜/姚瑶
    作者简介:石定栩,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510420);周蜜,姚瑶,香港红磡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原发信息:《外语教学与研究》(京)2017年第20176期
    内容提要:本文以大量真实语料为基础,考察汉语副词“偏偏”在句子中的分布和用法。“偏偏”是一个言者指向的主观评注副词,在小句中充当高谓语,结构位置高于否定成分、事件情态动词、程度副词等。说话人使用“偏偏”,是要说明本句命题与背景命题形成对立,而且是一种“事与意违”或“事与料违”的对立。本文还讨论了“偏偏”的几个主要英语释义的合理之处和相应的语义损失,给出了相对准确、全面的释义。
    关 键 词:主观副词/言者指向/偏偏/背景命题/本句命题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外语能力的基础理论研究”(16JJD740008)的中期成果。
     
    汉语副词“往往”“偏偏”等的地位比较特殊,用在小句中不会改变命题真值,却又对整句意义做出了贡献。如何准确描述这些副词的意义以及如何解释母语者的语感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师的难题。对于译者来说,要将这些汉语副词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翻译出来,就必须对它们的意义和功能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找到恰当的对应表达方式。
    文献中关于这些副词的分析很多,各种虚词词典中也都有详细解释,但用到对外汉语教学或汉外翻译中,却又总觉得不够用。北京大学中文系(1959/1982:350)对“偏偏”的解释是“用以表示所发生的动作、行为出乎意料,是与某种愿望或要求相反的”;“体现主体强烈的意志和信仰,决心进行某动作”;以及“表示‘只有’‘仅仅’的意思”。吕叔湘(1980/1999:429)对“偏偏”的释义与此大致相同,但在“仅仅、只有”后面增加了一句“含有不满的语气”,并且说“同副词‘偏’”。齐沪扬(2011:341-343)除了说“偏偏”“表示客观事实跟主观想法恰恰相反”,以及“表示同类行为中只有一种例外”,还增加了一条“表示跟客观要求或客观情况相反”。
    在大部分的汉一外词典中(如吴景荣、程镇球2000:1173;黄建华2014:1168),“偏偏”的外语解释基本上都译自上述辞书的释义。“偏偏”的研究也大多以这些辞书的释义为出发点,认为“偏偏”主要表示出乎意料或不满的语气(杨霁楚2007;洪滨滨2012;郭瑞娟2014);主要用于复句,在上下文中有转折功能(杨霁楚2007);属于“追加类”中的“例外”次类(张谊生2014);作为一种焦点敏感算子(郭瑞娟2014;张谊生2014),位置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焦点,比如例(1):
    
    这些分析都有各自的理据,但归纳出来的语义特征并不兼容,甚至相互矛盾。语料库中“偏偏”与“只有、仅仅”可以互换的例子很少①,大多数的“偏偏”句与例(2)所示一样,改用“只、仅仅”后接受程度会变得很差。(2a)的意思是说话人想去上班,却遇到大雪,感觉很不方便。“偏偏”换为(2b)的“只/仅仅”之后,意思就变成了说话人不想去上班,而“下起了雪”还不足以满足这一要求。
    (2)a.眼看该上班了,可老天偏偏下起了雪。
    b.??眼看该上班了,可老天只/仅仅下起了雪。
    语料库中还找到了不少“偏偏”句,不但不表示说话人的“不满语气”,反而像例(3)那样,体现的是说话人“满意、赞同”的态度。
    (3)这些不起眼而又不容易做到的事,文明的张家港人偏偏做好了。
    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之一是“将虚词所在的格式的语法意义归到那虚词身上”去了(马真2007:213)。本文力图跳出这个怪圈,从表象中找出本质,总结出“偏偏”最根本的意义和功能,然后再去考察“偏偏”与各种格式的互动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