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农村工业在农村经济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拥有一个发达的农村工业是江南农村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而对于近代西方来说,这是非常陌生的现象。江南的农村工业分布于农村和小市镇,所以在今天又被称为“乡镇企业”。一般来说,与城市工业相比,这些乡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生产规模较小。这与清代农村工业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其次,这些企业大都以轻工业(特别是纺织业)为主,女工在职工总数中占有很高的比例。[22]与此相反,在规模较大的村办农场的职工中,男工却占大多数。这又使人不禁想起清代江南“男耕女织”的情景。到1993年,乡镇企业的产值占该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8.5%,成为该县经济的最大支柱。这和清代江南许多地方(包括无锡)农村工业生产超过农业、农村人口更多地依靠农村工业为生的情况,[23]并不是一种巧合。 总之,从无锡县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过去”仍然存在于“现在”之中,历史仍然在延续,江南仍然是江南。由于今日江南农业经济近代化中的主要传统因素大多源自清代前中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清代的变化,就很难想象今日江南农业经济的近代化。 今日江南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们历史学者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过去、重新评价过去的良机。费维凯(Albert Feurwerker)号召在关于中国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的研究中,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估量、描述和分析。[24]这一号召也同样适用于江南农业经济研究,尽管江南农业经济相对来说研究已经颇为充分。我们只有首先建立一种关于过去的新视角,才能更好地建构历史。 参考文献: [1]这里所说的无锡县,指的是原无锡市下辖的无锡县。本文中关于无锡县的情况,均见于何正明,《在中国农史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吴地农业文化历史讨论会上的讲话》;何正明、吴耀良与许谷秀,《无锡县办农场迅速发展的动因与启迪》,无锡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江苏省无锡县经济开发区介绍》;张永初,《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方向———无锡村办农业规模的探索与实践》。 [2]按照汇率大约为1785美元,按照实际购买力可能更高。 [3]到1993年,该县农村人均净收入达到3000元,按照汇率约为357美元。 [4]本文中所说的“近代化”,即英文中的modernization,与“现代化”同义。 [5]黄宗智(Philip Huang), The Peasant Famil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 1350-1988. [6]例如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就是典型的例子。 [7]例如关于“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讨论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都表现了这一点。 [8] R. Bin Wong, China Transformed: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 Chapter 3, Graeme Donald Snooks主编的一本论文集的书名,干脆就叫做《工业革命是必然的吗?》(Wa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Necessary? )。 [9][13][19] Thomas Smith, Native sources of Japanese Industrialization, 1750-1920, pp.1,2,45,46,5,8,12-13,15,16,18,43,44,2,16-17,43, chapter 9. [10] Dwight Perkins, 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3. [11] John Hicks,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pp.5-6. [12][24] Albert Feurwerker, Presidential Address: Questions about China’s Early Modern Economic History that I Wish I Could Answer. [14]李伯重,《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的低速增长及其原因———清代江南人口问题探讨之一》及《节制生育,控制增长——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问题探讨》。 [15] F.W. Mote, A Millennium of Chinese Urban History: Form, Time and Space Concepts in Soochow. [16][17] Francisca Bray, The Rice Economics: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Asian Societies, p.1, 154. [18] Fernand Braudel, The Structure of Everyday Life-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 15-18 Centuries,Vol.1, pp.151, 154, 157. [20]如水田耕作机械、化肥、农药、种子、育秧和机械移植方法等。其中有许多是1960年代以来日本所创造的技术。 [21]由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到农村工业企业中工作,经营田地实际上已成为“副业”。 [22]在一些乡镇企业中,本地和外地的女工占了职工的大多数。 [23]如林则徐说,在1840年代江南东部苏、松两府的许多地方,“男妇纺织为生者,十居五六”(林则徐,《太仓等州县卫帮续被歉收请缓新赋折》)。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