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张问陶《京朝集》稿本考略

http://www.newdu.com 2018-05-24 《文献》 朱泽宝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上海图书馆藏张问陶《京朝集》稿本,收录张问陶从乾隆癸丑(1793)二月底至乾隆乙卯(1795)岁末在京任翰林院检讨时所作之诗,共存诗787首。其中除与刻本《船山诗草》重复者,更有243首佚诗,对于全面了解张问陶这一阶段的诗风与生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京朝集》稿本有大量的清人评点,诸家之中,以陈鳣与陈用光、吴嵩梁的评点最为丰富,两派截然不同的文学观念以批点的形式在稿本中形成了激烈的交锋。
    【关键词】张问陶/ 《京朝集》稿本/ 性灵派/ 陈鳣/ 评点/
    【作者简介】朱泽宝,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近代文学与文献。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清中期著名诗人。论诗以性灵为宗,与袁枚、赵翼同为执性灵派牛耳者。其诗在当时已广受重视,有人称“国朝二百年来,蜀中诗人以船山为冠”①。时人洪亮吉更将其与李白、苏轼等大诗人相提并论,“谪仙和仲并庶几,若说今人已无偶”②。钱锺书先生认为将“乾隆三大家”中的蒋士铨换作张问陶,方能名实相副③。船山天才卓立,极富诗才,在短短的三十多年创作生涯中有诗五千首④,今存三千馀首。张问陶的诗歌主要保存于《船山诗草》和《船山诗草补遗》。《船山诗草》二十卷,由张问陶的同年石韫玉在其逝世的次年(1815)刻印于苏州。《船山诗草补遗》六卷,为其乡人陈葆森网罗船山未刻遗稿,刻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今日通行排印本《船山诗草》(中华书局,1986年)及《船山诗草全注》(巴蜀书社,2010年)都是以以上两种清刻本为底本。笔者近日在上海图书馆发现张问陶手稿本《京朝集》,存诗787首,其中近半是《船山诗草》及《船山诗草补遗》未收者,并有陈鳣、陈用光等名家批校,对于认识张问陶的生平创作、交游以及诗学观念都有重要价值。故不揣谫陋,聊作介绍,以飨同好。
    上海图书馆藏《京朝集》稿本(以下简称“稿本”),索书号为“线善796661”。原书尺寸25.2×17.5cm,板框尺寸17.5×13.3cm,黄格白口,四周单边双鱼尾。收录张问陶从乾隆癸丑(1793)二月底至乾隆乙卯(1795)岁末在京任翰林院检讨时所作之诗,共存诗419题787首。同刻本一样,稿本所录诗歌以写作时间先后排序。作为《船山诗草》的子集,《京朝集》在刻本中的位置为第十卷至十三卷。其中卷十至卷十二是癸丑至乙卯年所作,所收诗歌几乎全部出自稿本(仅二首例外)。卷十三则收丙辰、丁巳年的诗歌,为稿本所未见,很可能是船山编此稿本时尚未收入。
    稿本封面有行楷题名“船山先生待刻诗稿”。正文首页有船山亲题数语,可见其早期传播样态:
    此卷失去年馀,甲子四月十一日杨冠山自江南来,始云为田桥拣去,旂山在浙江得之,遂交冠山来还。是日灯下记。
    按,此中提到的“冠山”、“田桥”、“旂山”诸人皆是船山的至亲好友。冠山即杨继昂,字廷贤,号冠山,四川广元人,是张问陶之弟张问莱的妻弟。拔贡生,工于诗,著有《冠山诗集》。田桥即是船山好友彭蕙支(1763-1806)⑤,字树百,号田桥,四川丹棱人,古文家彭端淑的胞侄,有《鸥梦轩诗集》传世。田桥与船山早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就于湖北汉阳结识,从此引为同调,唱和不绝。船山对田桥评价颇高,称他的诗“妙句怪多湖海气,相看原未拟儒生”⑥。稿本中也多有诗涉及到田桥,如《寄怀亥白兄兼彭十五蕙支》、《寄怀彭田桥》等,都是抒写眷念之友情。在二人过从甚密的情况下,田桥拣走船山稿本阅读,也在情理之中。旂山是船山弟张问莱(1775-1838),字承祖、寿门,号旂山(又作旗山),同兄张问安(亥白)、张问陶俱以诗名世。张问莱科场不利,以举人纳捐,得往浙江任候补主簿,此后辗转浙江多地知县。《船山诗草》卷十五有《送寿门弟分发浙江主簿》诗,作于嘉庆庚申年(1800)正月、二月间。可见张问莱1800年已开始宦游浙江,那么甲子(1804)年在浙江从田桥处得到此稿本就合情合理。
    稿本先后辗转于彭蕙支、张问莱等处,二人先后在稿本上留下了相应的批注。彭蕙支在稿本癸丑年部分结束处记“癸亥闰二月十一日,泊舟燕子矶,雨窗读至此。田桥识”。可知稿本癸卯(1803)年还在彭氏手中。此外,稿本尚有十处诗句被人用黑笔浓墨圈点,对应的天头处以同样的笔迹大书“田桥”字,显然是彭蕙支所作的摘句批评。张问莱在稿本甲寅年结束处记“甲子正月初二将之任太平,细读一遍,交冠山送还。旗山记”。这应该是问莱将稿本交由冠山送还船山时做的最后标记了。张问莱没有如彭蕙支那样在稿本中大书自己的字号,不过也在书中加圈批注,如《鬼趣图》中“小人从来惯折腰”、“奴心已丧魂尤巧”等句旁都有墨圈,该页的天头处有人注明“旗山加圈”,至于注明者为谁,已难知晓。稿本经田桥、旂山、冠山三人之手,并留下些许批校,最后再还于船山处,堪称当日稿抄本在某个文人小圈子里传播样态的一个真实写照。
    稿本中除了透露出在嘉庆癸卯至甲子年的流传过程,在这两年前后也还有其他文人作过批点。其中陈鳣、陈用光、吴嵩梁等人的批点尤为引人注目。陈鳣在稿本第三页用朱笔细楷批道:
    三年之诗,得百馀首,不为不多,所删狂放谐戏之作,后请少为之,何如?“醉”字嫌太多,即“贫”字亦屡见,是否?三年中颇觉与年俱进,亟愿更观其后也。所存诗尚多,暇瑜互见,能耐烦一改耶?辛酉五月二十四日卒业,显识数语。
    后钤有“海宁陈鳣观”之印。陈鳣(1753-1817),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新坡,浙江海宁人。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此批语作于辛酉年(1801),其时陈鳣正在北京应试,寓居横街⑦。陈鳣提到他看到的稿本《京朝集》所载是“三年之诗”,即是癸丑、甲寅、乙卯三年,并不包括刻本《船山诗草》子集《京朝集》中的丙辰、丁巳两年的诗歌,可见《京朝集》最初只有此三年之诗,丙辰、丁巳年的诗歌当是后来加入的。由此说来,此稿本当是完秩。稿本所载诗歌787首,陈鳣却说仅“得百馀首”,这“百馀首”是陈氏删存后所剩下的诗歌数目。陈鳣在其认可的诗歌上方均以朱批细楷批“存”字,检点全书,共得107首,合乎“百馀首”之说。陈鳣在这段批语中,对船山诗歌訾议较多,在对具体诗歌的评点时也是非议多于赞赏。
    比起陈鳣,陈用光、吴嵩梁的总批则要简单地多,他们的评点主要集中在对具体诗歌的评价上。陈、吴二人的墨笔批语紧随陈鳣批语之后,题为“辛酉仲秋陈用光、吴嵩梁同读于京师寓舍”。后依次钤有“兰雪印”、“硕士印”。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江西新城人,工古文,有《太乙舟文集》、《诗集》等。吴嵩梁(1766-1834),字子山,号兰雪,江西东乡人。辛酉年前后,二人俱在京师应举,并与张问陶结识。《船山诗草》卷十五有《答陈硕士》:“三江耆宿半交亲,公子华年笔已神。但是通材都识面,故应佳句必惊人。诗坛夺帜谁名将,庾岭探梅此化身。我自低头拜山谷,乡云高处愧峨岷。”⑧作于庚申年(1800),早于二人批稿本《京朝集》一年。二人对稿本的总批甚为简略,不露褒贬,但在具体诗歌的批点上,却多处表现出与船山心意相通。陈用光在其肯定的诗歌后钤有“硕士印”,共计285首,就数量而言,是陈鳣点评稿本《京朝集》上诗歌的二倍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