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教父母指导孩子美术活动的家长指导书。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帮助孩子提高美术造诣,而是希望孩子能积极地面对生活,将来成为一个富有感性和创造力的人。 人人都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如大海般深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本书的多位作者,都是有长期教孩子画画经验的老师。他们发现很多孩子的思维与父母的理解并不相同,父母其实不太懂得孩子真正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想说什么,因此会出现很多父母用负面评价对待自己孩子的情况。有时候,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花很多钱让孩子接受各种辅导。结果白白浪费父母血汗钱不说,孩子既不能学到东西,还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美术不像数学、英语或其他科目那样,多多接受辅导、多看书就可以掌握,因此很多父母面对这一问题时经常愁眉不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发现美术中蕴含的无穷乐趣呢?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不太会画画的孩子”、“没有这方面天赋的孩子”或者“不喜欢画画的孩子”。父母凭着自己的想象,草率判定子女的能力,这种行为十分不可取。 通过图画来了解我们的孩子 当初创作这本书是为了让父母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子女,帮助孩子培养更丰富的表现力。这本书是各位老师总结自己多年的讲课经验,以孩子的真实表现为基础创作而成的。家长朋友们在看到孩子的图画后,会想些什么呢?这本书可以帮助您更全面正确地理解孩子的真正意图。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本书以提问和解答的方式作为基本结构。 根据孩子的年龄,提供不同的方法 4—6岁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更准确地掌握事物的特性,在这一章中特别为您准备了“让我尽情地去做吧”环节;为了让孩子拥有创造力,特设了“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特设了“让我看多种多样的东西吧”;为了让孩子自觉地去画画,设置了“让我仔细看看吧”;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准备了“向我提问吧”环节;为了让孩子拥有成就感,设了“请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一节。 7—9 岁的孩子:为了挖掘孩子的真实想法,为了让孩子用图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设置了“引导孩子产生新想法”一节。然后划分4大区块分别引导孩子:“色彩”可以传达出自己所想对象的颜色特征;“形态”可以把想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东西;“空间”可以把具体的东西表现得更加有序;“模型”可以培养孩子的应用能力以及空间感知能力,扩大孩子的思考范围。 不要只注重结果,要更加重视努力过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因此,父母千万不要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做这做那。美术活动尤其如此。美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更好的表现力和个性。不要先给孩子定个框架,然后把孩子塞进去,不要求孩子一定要达到家长制定的标准,应该多多表扬他做事情时付出的努力和辛苦。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不要通过孩子的某种表现就认定他不会画画,要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孩子只是还没开始学习这门功课而已。这本书能帮助您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画画,他在画这个图案的时候在想什么,他想怎样表达内心世界。另外,这本书会让您转变错误的固有观点,把孩子的缺点看做他独特的个性,给孩子提供超越这个缺点的机会。 美术教育比英才教育更好 韩国艺术综合大学美术院院长郭南新也认为: 近年来英才教育成为热门话题,市场上涌现出很多英才教育学校、英才培养计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那些英才学校是否真的拥有宣传中的水平?这些机构的课程设置是否经过严谨调研?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 与单纯的音乐、舞蹈、科学等方面的辅导相比,美术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启迪作用。因此,最近很多学科都与美术相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英才教育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通过刺激五官的美术项目来激发孩子的感知能力、积极性、表现力、创意性思维等或许会更好。(本文为《我想变得不一样》序言) 《我想变得不一样》[韩国] 潘镜兰 李东烨 李知妍 著,千太阳 译,译林出版社 2012年4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