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 王天翼 王寅 参加讨论

    二、CL对西方哲学(特别是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的贡献 
    本文主要论述认知语言学家为解释语言现象所论述的七种理论或观点,它们都是当前哲学界论述不详或尚无述及的内容。它们也可扩展或引入到哲学界,用于解决西方哲学(语言哲学或后现代哲学)中的问题。 
    (一)隐喻认知理论 
    雷可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1]正式出版,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包括语言学、哲学、文学、艺术、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学者们的密切关注,掀起了隐喻研究的高潮,随之出现了一场“隐喻革命”,有关隐喻研究的国际研讨会纷纷召开,各类文献更是浩如烟海[9]402[12]302。显然,这对坚持将隐喻视为哲学敌人的哲学家而言,是追求客观真理路途中的绊脚石,对认为哲学优于文学的哲学家可算得上是迎头一棒。 
    亚里士多德等所建立的传统形而上哲学以追求客观真理为宗旨,认为真理是绝对的和永恒的,本质是固定不变的,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而隐喻又都是“假话”,混淆了范畴概念。如“他是猪”这句话,在现实世界中这句话永远不会成真,因为人是人,猪是猪,这两者的哲学范畴绝对不可混为一谈。但这句话却在日常生活中可谓耳熟能详,普遍使用,人人都可理解。这就是传统哲学要将其排出视野之外的原因,传统哲学家对隐喻采取贬斥的态度[13]。很多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自鸣得意,带着“养尊处优”的虚荣心,自诩“哲学王”,一直在讲真话,找真理,求普世,认为自己比文学家高一等,因为文学家公开承认自己的创作多基于虚构、想象、幻觉、隐喻等手法。自从法国哲学家德理达基于解构主义[14]的立场主张消解哲学与文学之间的界限,认为两者的话语具有相同本质,共享同一领域以来,哲学中也出现大量隐喻(说了很多“假话”)。庞学铨曾将哲学称为“充满隐喻的诗”[15]291;黄华新和徐慈华主张在“可能世界”范围内探讨隐喻的生成机制[16];罗蒂指出,隐喻包含在全部哲学语言中[17]471。 
    雷可夫和约翰逊于1999年又出版了《体验哲学———体验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进一步论述了哲学家在论述时间、因果、心智、自我、道德等议题时借助了几个根隐喻建立起的论述体系。他们认为,正是隐喻才使得哲学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如果将所有隐喻从哲学论著中剔除出去,哲学理论就会失去存在的可能。他们的名言是:“There is no philosophy without metaphor.(没有隐喻就没有哲学)”[18]543 
    笔者认为,CL对隐喻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后现代哲学家取消哲学与文学差别的主张,也是对后现代哲学家关注非理性的一个有力补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