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跨类表现(8)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汉语学报》(武汉)2011年 罗自群 参加讨论

    2.2 句法方面
    虽然汉语的词类同句子成分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名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做谓语和定语。通常情况下,判断一个词的词性及词类,主要还是看这个词的句法位置。对跨类词而言,也是如此。一个跨类词在一个句子里的具体位置,直接决定着它的词类归属,而且,这时的词类归属也是单一的了。《现代汉语词典》在给词语标注词类的同时,也经常会提供相应的例句,显得比较直观。
    如果说语义是一个词是否能够跨类的内因,那么,句法位置则是判断一个词能否最终成为跨哪些类的跨类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因。也就是说,一个词能否成为跨类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语义,一个是句法,语义是基础,句法是表现。
    如果说,英语里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一组词,可以形成意义上相关但又是不同词类的一组词,那么,对汉语这种缺乏形式标记的词语来说,词类则是隐性的,只能通过句法位置得以显现。
    尽管眼下名—动—形跨类词并不多,只有26个,但是,它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三者之间的界限是开放的、互通的,只要语义、句法条件具备了,跨类现象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相反。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看,有些词语,尽管《现代汉语词典》还没有把它们看作是跨类词,但是,我们认为,它们其实已经是跨类词了。比如:“出版”一词,词典上的解释是“<动>把书刊、图画、音像制品等编印或制出来,向公众发行”。按照我们判断跨类词的标准,“出版”作为一个动宾结构的双音节词,有一个动词性语素,它既可以表示一种动作行为,也有能力表示这种动作行为的名称,而且,在实际运用中,人们也的确把它当作名词在用,比如“这本书的出版”中的“出版”,为什么就不能看作是名词?此“出版”应该是不同于“这本书的不出版”中的“出版”的,后者应该看作是动词。理由在于,同样都是名词性的“的”字结构,但两个“出版”所处的句法位置还是有所不同的,“这本书的出版”中的“出版”是名词短语的中心语,而“这本书的不出版”中的中心语不是“出版”而是“不出版”,“不出版”中的“出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体现出的是“出版”动词性的一面。“出版”与《现代汉语词典》中被标注为名—动跨类的词,如“出产”、“出品”、“出身”、“出手”、“出账”等,应该属于同一种类型,都是名—动跨类词,“出版”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跨类词,就可以在句子成分和词类之间建立一种全面的对应关系:一个句子成分由特定的一种或几种词类充当,一种词类可以充当几个特定的句子成分。例如:主语由名词充当,主语位置上的词都可以看作是名词(或名词性的),而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等几个句子成分——建立这种全面的对应关系,一则能够尽量客观地反映汉语的实际情况,二则也可以照顾到与印欧系等形态发达的语言之间的比较。
    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我们也应该能够回答下面这些问题:为什么汉语不是所有的词或大部分词都跨类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词跨类呢?哪些词还有可能跨类?哪些词不太可能跨类?
    我们认为,汉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各司其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跨类可以从语义、句法两个方面找原因,同样,制约一个词跨类的因素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找。比方说,没有动词性、形容词性语素的双音节名词,如:“桌子”、“窗户”、“水塘”等就很难跨类,一则缺乏语义基础,二则缺乏句法上的表现。语义、句法两方面都具备了,跨类才有可能出现。这样,“很西藏”中的“西藏”、“比
    相对于词类单一、没有动词性、形容词性语素的双音节名词来说,目前还是词类单一的双音节动词、形容词,因为至少有1个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语素,则更容易跨类变成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其他词类。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即使一个词现在还不是跨类词,以后也还有可能发展成为跨类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