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影响中国中外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8)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中外文论》 薛永武 参加讨论

    九、研究者缺乏沉潜的学术心态
    时代浮躁病在学术研究中普遍存在,文学理论研究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有的学者急于出成果,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另一方面,受到考评机制的影响和制约,不少学者缺乏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根本做不到贺拉斯所说的写完稿子要压上九个年头。
    首先,政府各种研究课题都具有比较严格的时间规定,要求立项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这本身就不符合科研创新规律。研究课题规定的完成时间一般是二至三年,研究者在承担平时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要在二至三年内完成一项比较重要的课题,客观上难以保证学术质量,也很难创造出重要的研究成果。
    其次,文学理论教材在传播文学理论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大多时间较短,编写者往往要根据出版社出版的时间或高校开课的需要匆忙组稿、完稿和定稿,客观上无法保证质量,甚至出现常识错误。比如《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一书说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模仿的是“行动中的人”,认为亚氏把传统的模仿说提高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实际上,真正提出艺术“模仿行动中的人”的不是亚里士多德,而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来的。该教材还认为柏拉图发现了“文章的秘诀:合乎艺术的文章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长短适中。”这也属于常识错误。这段话是柏拉图在《斐德若》中引用了普若第库斯的话,柏拉图并没有发现文章的秘诀。至于统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也没有做到深入浅出,学者业已指出其瑕疵,该教材也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再次,受社会评价机制和晋升职称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比较重视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的数量,这在客观上也影响研究者的创新思维和治学精神。在这方面,从对学者的考核机制,再到对研究生的考核,一般都有对科研成果数量的规定。甚至某些学校已经基本取消了传统的职称评审工作,而代之以量化进行衡量。实际上,这种考评机制过于注重科研成果的数量,难以衡量成果的质量,客观上容易导致人们的短期行为,研究者难以沉下心来做扎实的研究工作。
    综上所言,为了深入研究文学理论,从研究者的主体性角度来看,我们要保持沉潜的学术心态,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丰富文学创作的体验,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批评,与作家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避免纯粹的抽象思辨,通过视域融合对各种相关理论融会贯通,广泛吸取古今中外的文论营养,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才能促进文学理论在文化融合中获得新的生命和足够的创新力。
    文章来源:《中外文论》2016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