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影响中国中外文学理论研究的主体性原因(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中外文论》 薛永武 参加讨论

    四、研究者与作家缺乏必要的交流
    文学理论研究一方面需要通过研究作品来了解作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研究作家来了解作品。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注意不够,尤其是与作家缺乏交流,对作家缺乏必要的了解。了解古代的作家,可以通过相关的文献间接地了解;了解当代作家应该尽量与作家直接交流,获取最直接的材料。但在这方面,我们的研究者与作家的交流也是不够的。
    影响研究者与作家交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者对作家的重视程度不够。文人相轻也表现在研究者对作家的轻视上,研究者认为理性比感性重要,理论比创作重要,难免有一种凌驾于文学创作之上的优势感。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中指出:“作家的任务是一种妄自尊大的任务,他自以为有资格教育群众。而批评家的任务呢,就更狂妄了,他自以为有资格教育那些自信能教育群众的人。”“作家说:先生们,你们要听我的话,因为我是你们的老师。批评家说:先生们,你们应该听我的,因为我是你们的老师的老师。”在狄德罗看来,批评家比作家更狂妄,把自己看做是群众老师的老师,而实际上意见是错讹的,象旅行家所说的,批评家就是那些向过路人喷射毒箭的“野蛮人”,这就是批评家的形象。狄德罗批评的是当时法国的批评家,但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依然具有参考价值。我们今天的学者客观上也存在重理论、轻创作的现象,因此,就必然导致疏远作家及其创作的状况,而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研究者疏远了当下鲜活的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