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如何书写消费(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理论研究》 王昌忠 参加讨论

    三、性状如何:文学书写消费的文本形态
    人的各样生命形态、各类生存情状、各种生活内容都被集约到作家笔下,作为书写对象、创作素材或者化合为了完整的故事、情节或者调配为了故事、情节的有机构件。消费生活有着不同于人类其他生活内容的外在表象和内在特征,作家在文学书写中对于消费的处理、运用,与对其他生活内容的处理、运用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文学书写消费具有以下一些话语特征:普遍、广泛的存在容量,局部、片段的存在样态,渗透、穿插的存在机制。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媒介载体,文学消费书写生成和传播消费文化的话语性状,在保持共性的同时又显示了自身的独特性。
    消费生活,是人类最基础、最根底的生活,它无所不在地布及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消费生活不仅体现、反映着人类其他生活样态,不仅关联甚至决定于其他生活内容,也不仅以载体、中介的形式服务、效劳于其他生活事实,还是许多人类生活的目的、归宿。正因为这样,消费占据、享拥着文学领地上最为普遍、广泛的存在容量。主要表现为:一是几乎所有叙事性文学都会涵纳、吸入人类消费生活,都会在文本构成上给消费生活留下空间和席位;二是将文学视为整体的话,文学话语对消费生活的采集、接纳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人类生活。作家总是根据作品主题调遣、采用生活内容的。许多价值内涵相对单一的生活内容,就常常只能被对应主题指向的文学所专门、着重书写。然而,由于消费生活的多意义性和意义的弥撒性、扩散性、中介性,对于许多主题,它都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支持作用。另外,人总是消费中的人,从事其他生活内容的人也必在从事消费生活(比如穿戴、栖居、饮食等等),而且消费生活是彰显个人情趣、品行、个性的基本渠道。这样,在任何主题、任何题材的文学书写中佐以消费生活为调料,都会丰满人物形象、增添作品艺术魅力。
    常规的叙事性文学,一般都以故事组织话语、结构文本。所谓故事,指由“行动中的人物、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具体明确的场景等等”“诸种因素组合成”的“一个个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童庆炳243)。在存在形态上,故事即一系列有着事理逻辑关系、情感逻辑关系的事件(包含具体细节)连缀拼接而成的、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消费生活是总体性、综合性的生活样态,其中涵盖消费欲望、消费对象(样态,对其的争取、获取、处理)、消费条件、消费行为、消费场景、消费情形、消费体验、消费效果等等或具体或抽象、或内在或外在的结构单元。对于这些消费环节,操持一定的视角,选取其中的某些单元就可以组合、结构成相对完整的消费故事。就文学实践来看,消费生活往往并不以故事的形式整体、全局地出现在一部作品中。常见的情形是,人物消费活动的某个单元、环节被从其自身的因果链条和逻辑关联中分离、割裂出来,仅仅作为局部化、片段化的消费现象置身于话语组织。它们都只是整体性的消费活动的一个环节、一个单元,构不成完整意义的消费故事。
    消费的多意义性,不仅体现为整体性的消费活动能够内蕴多维度的文化意义、文化价值,而且消费活动的各个单元、环节和局部、片段都承载着一定的符号价值、象征意义。这样,在具体的文学书写中,许多不同主题指向的作品都可以差使、调遣消费活动及其环节、单元加以利用、操作,许多不同题材范畴的作品都可以涉猎消费生活捕捉消费活动及其片段、局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主题指向明确、有着主导题材视域的文学书写来说,因为编排了采自主导题材视域的总体、完整故事,所以单元化、片段性的消费就只能以穿插、渗透机制“介入”话语构成之中并“担当”起支撑主题、充实故事、饱满人物的责任。表面看来,这样对于消费的书写似乎是从属、次要、派生、随机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消费的书写不拘泥于主题、不受限于题材,按照作品整体的话语大逻辑和消费书写自身的话语小逻辑从容出击、自行到岗,行使着认识和审美的双重使命,从而成为文本构成的有机组织,充分体现出了主动性、积极性,灵活性、巧妙性,生长性、活跃性。
    文学对于消费的书写在纳入生成和传播消费文化的话语体系的同时,又表征出因文学“这一个”媒介载体而具有的话语性状的异质性。一方面,同样是语言文字文本,文学相较于规章制度、政策文件和道德宣教、广告说明等有着很大不同。后者是以直陈、明示的方式阐述、诠释消费的符码意义、象征价值并据此下达、推行消费文化的;而前者是把消费处理、转化为文学形象(“事象”),通过消费故事、情节寄托、内隐消费的符码意义、象征价值生成、传播消费文化的。另一方面,文学话语与故事化、情节化的影视、画册和部分广告等影像、图片也有着明显差别。影视、画册等可以将消费现象直观地展示、模仿出来,造成逼真感、完整感,从而让受众打量、体察出其中的消费文化。不过,逼真也好、完整也罢,它们却只能到消费活动的外观、表象为止。文学书写所要展现、呈示的感性、形象化的消费现象,必须经由想象、联想等心理机制还原、“重构”出来,因而具有间接性、模糊性。而且,对于任何消费事实,只可能是写作笔触涉及到的部分才会结构为话语组织,这使得播放在文学文本中的往往只是消费的局部、片段。这样一来,文学书写所生成、传播的消费文化相应地具有了不确定性、多义性。然而,文学书写可以探入消费者的精神空间,捕捉到并投递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意识和观念、欲望,以此敞亮消费文化的另一天地。另外,在文学书写中,叙述者在场于消费现场行使“叙述干预”的机会和空间比在影像、图片中要多、要大,这样就可以认为文学书写消费在发现、揭示符码意义、象征价值从而生成、传播消费文化方面又比影视等图像书写更直接、明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