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精微之笔与广大之势——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之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张晶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中国诗学中有许多关于“精微”和“广大”的评论。“精微”主要指“言内”的精深刻画描写;“广大”则是指“言外”的动态性张力,故又称为“精深之笔”和“广大之势”。“精微”包含了对于“物态”的精致而生动的表现,或表现为对人的情感、义理的微妙呈现。通过文字的媒介,把所写的事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在读者头脑中呈现鲜明活跃的内在视像,所谓“状溢目前”。“广大”既指空间上的,也指时间上的。并非具有“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的作品就可为“广大”,而是指吸纳了宇宙生命和造化伟力的气势和境界。精微和广大似乎是诗中两极,但它们并非对立,也非互不相干,而相融互即、互为彰显,有机地构织在篇什之中。对于这个问题的把握,有普遍性的审美价值。
    【关 键 词】精微/广大/状溢目前/张力
    【作者简介】张晶,男,满族,吉林四平人,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教授
        一
    对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苗裔而言,中国古代诗歌实在是一笔硕大无比而又弥足珍贵的遗产。它启迪着我们的智慧,滋育着我们的心灵,培养着我们的美感,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从审美的意义上来感悟中国古代诗歌作品和诗学理论,对当下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有益的裨补。审美是令人超越的,是使人们从红尘和物欲中升华出来的佳径。读着那些沁人心脾的优美而宏壮的诗篇,领悟着那些透彻的诗学洞见,不仅使我们感受到古代诗人和诗论家们的脉动,且又进入到一个莹彻而邃远的世界。我们轻吟着那些华章,被诗中那些精深微妙的意象所吸引,新奇而鲜明的内在视像如在目前;同时,我们又置身于广大无垠、深邃无比的场域。而这二者又是如此和谐地融合在同一篇什之中。中国诗学中有许多关于“精微”(或“精深”“微至”等)和“广大”(或“广远”)的论述,正是对这种诗歌创作风貌的描述。
    中国古代本无“美学”一门,然体现着审美意识、审美标准的诗论却俯拾即是。美学的理论大厦要靠学者们的辛勤建构,如欲使“中国美学”不断地敞亮于世界美学之林,披沙拣金的工作应该持之以恒!关于“精微”和“广大”的话题尚未得到学界的梳理,然这些“精金美玉”恰可为中国美学和文论的丰富与提升增添资源。因为“精微”主要是指“言内”的描写,“广大”主要是指“言外”的场域,故我以“精微之笔”和“广大之势”表述之,准确与否尚待切磋琢磨。
    中国古典诗学理论非常注重意境的创造,意境论成为中国诗学最为核心的范畴之一。意境是超越于意象之上的整体审美境界,用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话说,就是“境生于象外”。这种超乎于诗中有形描写的意境,不仅是“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而且具有充满生命力的势能。诗论家所说的“尺幅万里”,“广大”或“广远”,都指诗歌作品的这种品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第一品“雄浑”,虽是形容诗的刚健雄浑之风,其实也是揭示了这种“广大”之境:“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中国古代诗论中对于“广大”或“广远”的论述是颇为普遍的。《文赋》《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石林诗话》《姜斋诗话》等诗论中都不乏其论;而中国诗学中在创作论上的另一种与之相关的说法则是“精微”。“精微”与“广大”是相辅相成的。“精微”是指诗歌意象描写刻画的精致入微。无“精微”无以致“广大”,无“广大”也无以显“精微”。清代思想家、诗论家王夫之论诗最重“精微”与“广大”融为一体的诗境,如他评价谢灵运《登池上楼》云:“始终五转折,融成一片,天与造之,神与运之。呜呼,不可知已!‘池塘生春草’,且从上下前后左右看取,风日云物,气序怀抱,无不显者,较‘蝴蝶飞南园’之仅为透脱语,尤广远而微至。”①评《登上戍石鼓山诗》云:“神理流于两间,天地供其一目,大无外而细无垠。”②船山是以谢诗为标本来表达他的诗歌审美标准。本文拟对中国古代诗学中的“精微之笔”和“广大之势”这一话题加以推阐,呈现其存在,发掘其意义,阐释其内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