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近三十年来佛教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 陈薪羽,赵小琪 参加讨论

    二、佛教与中国文学思想内容关系研究
    在中国当代,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学理论关系的论著,不在少数。而直接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学思想内容关系的学者更是数量繁多。纵观当代的研究情况,我们试图做以下归类。
    1.佛教对中国文学主题思想的影响
    佛教的轮回思想、超脱思想、因缘果报思想如何作为一种必要的“元素”介入到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之中,成为不同时期中国文学中的主题思想?不同时期的中国作家的宗教体验又是如何沉淀在他们的作品之中,奠定了他们作品的深刻而又博大的内在质地?这些成了当代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蒋述卓的《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以翔实的材料,从多方面对中国文学中的佛教思想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他认为,佛教的“空”的观念对魏晋文学中的人生无常、人生空幻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窦娥冤》、《长生殿》、《牡丹亭》、《西厢记》、《琵琶记》等文学作品中则沉淀着浓厚的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
    谭桂林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在国内学界第一次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全书在广阔的思想文化背景上将俞平伯、许地山、丰子恺、鲁迅、周作人、施蛰存、废名等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现代作家划分为四大类型,即信念型、修养型、研究型和实用型。他们或者受到佛教“超脱”思想的影响,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平和超越意识;或者受到佛家“空”的观念的影响,在作品中极力凸显一种人生虚无意识。
    哈迎飞的《“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就佛教对中国现代重要作家的影响一一进行了颇为独到的探讨。研究者不仅注意将现代作家放入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中看待,还注意到了在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后的佛教思想在知识分子之间的蔓延。如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作家就在经历了无数人生挫折和精神磨难之后将眼光由向外寻求真理转向了宣扬“超悟”的佛学,佛教的超脱、空的思想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抗拒外界风雨摧残的理想精神家园。由于政治与历史的关系,有关现代作家与佛教关系的较为全面的研究,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几乎是空白。谭著与哈著的问世,极大地拓展了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空间。
    此外,谭桂林的《俞平伯:人世无常与刹那主义——现代文学主题的佛学分析之一》将俞平伯与古代文人思想中的佛教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对比中富有创见地指出了俞平伯思想的独特性:企求用一种“刹那主义”作为精神力量来抗御无常对自己的重压。葛兆光的《死后世界——中国古代宗教与文学的一个共同主题》对佛教生死观促进中国文学独特的“达观”的人生观的生成的重要作用做了富有说服力的论证。王红升的《佛教思想对苏轼黄州时文学创作的影响》、赵毅的《<红楼梦>的佛教思想略论》、佟金丹的《自色悟空——从爱情描写透视徐訏小说的佛教思想》对佛教的人生无常、万物皆空的世界观在不同时期作家作品中的体现进行了具体的论述。赵杏根的《佛教因果说与中国文学》、何清清的《佛教因果观与六朝至初唐志怪小说》、吕丽梅的《论佛教因果观对唐传奇艺术的影响》、毛慧萍的《论佛教因果律与<聊斋志异>的伦理思想》等,对佛教因果律与伦理观念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也做出了细致而又深入的分析。
    佛教对中国人的影响,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也与中国的儒、道两家融合交织,形成了复杂的思想体系。表现在文学思想里,则可看到各种佛教思想的痕迹,对其做整理研究工作,难度尤甚。当代有关佛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由个案分析趋向思潮研究,这也从客观角度反映了文化热在当代社会的盛行。而从实证性研究走向思辨性研究则可看到有关佛教与文学关系研究之深刻化。这两种研究方式各有裨益,在对待具体问题时,当代的研究者已作出了较为准确地把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