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近三十年来佛教与文学关系研究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 陈薪羽,赵小琪 参加讨论

    一、佛教与中国文学理论关系研究
    佛教产生于印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自传入中国以来,就不断地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产生着影响。并且,在中国悠久的传播过程中,也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多种宗派,如天台、华严、唯识、禅宗等,其中以禅宗的影响为最大,南禅宗的顿悟思想又比北禅宗的渐修思想更为盛行。南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顿悟即可成佛,“顿见真如本性”、“一悟即至佛地”。该思想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影响十分深远。
    1980年代以前,该领域内的研究并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充分重视。偶有提及佛教与中国古代文论之关系的,大多都是些旁涉性的论述。为数不多的几篇论文,目的都在于指出中国古代文论曾受到佛学的影响,以重新阐释文论中某些理论的意义和内涵。然而,却忽视了佛教文化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只将普及意义上的佛教教义与诗学相比,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98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热的兴起,对该领域的研究,也因此走向了一个更为深广的层面。纵观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该领域的著作、论文大多从如下三个方面考察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论的影响。
    1.真实论
    在佛教传入中土以前,中国传统的文学思想,是受儒学影响而形成的功利性的文学思想,重伦理,重政治。具体表现是儒家的“兴、观、群、怨”。这种观念并没有涉及文学的真实问题,更没有察觉到文学的审美特质。佛教传入后,中国古代文论重新定义文学的真实性,产生了新的文学观念和理论。当代学者们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有关文学真实性的观点大多受到了佛教思想观念的影响。
    禅宗对自然的看法,继承了佛教大乘宗空的心物观,把自然看空,在禅宗这里,自然成为假象或心相(心境),而心才是真正的存在。这一观念,改变了中国文学家对文学的真实与虚构的认识,并高扬了作家的主体意识。
    孙昌武在《六朝佛教义学的发展与文学观念的演变》一文中认为佛教“空”观对中国新的文学真实观生成具有重要作用。他说:“正是在这种‘空’观影响之下,六朝时代的文人们开始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看法的‘真实’观。早期接受佛教的著名文人孙绰、许询、支遁等。孙绰就努力摆脱‘世教’的束缚,而追求一种‘方外’的‘至真’。”从佛教对文论影响的角度,谈文学真实观的演变,是颇有见地的。蒋述卓在《佛教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一书中认为:“佛教的这一观念影响到中国小说、戏曲创作,促使中国艺术家及美学家对艺术真实、艺术虚构的认识在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蒋的论述不仅仅是指出佛教与文艺理论的一一对应关系,还力图指出佛教影响文论的途径以及过程,并有大量实例为证,思路清晰地论证了佛教之于文学真实论的关系。
    除了总论佛教影响了文学的真实性以外,学者们还具体论述了佛教观念对诗人的诗学观、佛教具体范畴对文学理论范畴的影响。刘艳芬在《佛教与六朝诗学》一文中认为,“佛教认为‘神’是可以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法身或佛性,这是唯心的、荒谬的;但佛教对精神现象的高度重视和深刻阐析,不仅丰富了中国‘神’范畴的内涵,而且催生了六朝美学‘神’范畴,强化了六朝诗学重视‘神’的特征”。作者详细论述了佛教中神的观念对文学观重神特征的影响。又如何二元指出“佛学‘言意之辨’与文学‘言意之辨’回环往复,互见因果,已呈复杂之关系”[1]。明晰分析了文学史上的四种言意之辨,并指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刘丹、宋国庆在《从元好问看宗教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中认为,“诚信历来是禅宗禅悟的前提”,而禅的“诚信”“思想成为了元好问诗论的理论来源,实现了他‘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的夙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