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佛教对中国文学创作方法的影响 佛教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还表现在佛教三界的世界图式,神佛鬼怪的种种变化等对中国文学新的创作方法的促进、生成之上。 有学者认为:“有些佛教经文衍生出小说,其影响作用不仅在于题材,也不仅在于宣扬佛教观念或学说,更值得重视的是佛教空幻、夸张和奇特诱人的想象力,对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艺术起了积极的诱发作用。佛经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超凡的玄想和极度的夸张,,有些佛教典籍,其中某些经文不但以其故事题材供给后代,而且它那变幻多端、想象奇特的思想艺术特点也对后来小说创作起到了启发、哺育的作用。”[6]论文学中的想象,自古以来大多追溯到庄骚传统,研究者在中国文学中,看到源于佛教的奇特想象,是极有眼力的。与郭豫适一样,丁永忠也注意到了佛教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想象思维的空幻特质:“佛教(大乘)哲学所具有的‘性空幻有’的‘空观’思想,决定了它始终以‘一切皆空,譬如幻化’的‘梦幻’眼光来审视人间万象。这样一来,必然促使一切佛经故事或由佛经故事派生出来的一切文学作品,会处处泯灭现实与幻想,物质与精神的界线。”[7]除了实证佛教给中国文学带来了空前广阔的想象世界,以及分析其形成特点以外,学者们还注意到了在佛教影响下的创作手法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如学者夏广兴在《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梦文学》一文中指出:“佛教的传入,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及表现手段,特别是佛教与梦幻的勾连,把人生的虚幻、不实,通过梦境,巧妙地展示出来,使小说在表达这一主题思想方面更具震撼力。”独特的创作手法是在佛教思想下影响而形成的,反过来,这种创作手法又更好地推进了佛教思想的传播。由此可见,对此领域的研究是有进一步的拓展空间的。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中国越来越以开放的姿态迎接西方文化的冲击。宗教等文化热潮因此而兴起。由此看来,研究佛教与文学之关系,就不只是一个学术课题,而且也是在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谋求一条出路。此工作不仅意义重大,且任务艰巨。综上所述,我们在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是要注意辨析佛教与佛教文化、佛教形式与佛教意识的区别。许多学者在谈及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时,往往将佛教与佛教文化、佛教形式与佛教意识混为一谈。而事实上,对文学发生影响的一般是佛教文化和佛教意识,而不是佛教与佛教形式。其次,作为两种文化意识形态,佛教与文学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处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状态中,然而,现有的佛教与文学关系的论述,探讨佛教对文学影响的成果多,研究文学对佛教影响的成果少之又少;探讨佛教与文学同一性的成果多,研究佛教与文学差异性的成果少之又少。这种研究既没有全面地反映佛教与文学的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也对佛教与文学关系研究的进一步展开不利。因而,加强文学与佛教互动关系的研究,加强佛教与文学差异性的研究,已是势在必行之事。再次,在现有佛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佛教与古代文学关系的成果偏多,论述佛教与当代文学关系的成果偏少。我们认为,佛教与古代文学关系固然值得重视,而处于正在进行时的佛教与文学关系同样值得我们特别加以关注。只有这样,佛教与文学关系的研究才会永远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