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论或然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念与叙事特征(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锋 参加讨论

    三、或然历史小说的合理性
    或然历史小说中的叙事假想同一般历史小说中的艺术虚构有着本质区别。根据“斜向或然历史作品奖”创始人之一席尔瓦的观点,或然历史小说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故事有一个历史分叉点,且该点必须发生在作者写作的历史时间点之前;(2)分又点之后的历史偏离了已知世界的发展轨迹;(3)对偏离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审视和思考。这个历史分叉点叫做“交汇点”(nexus point),⑧它往往是某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如重要的政治决策、关键性的战役等),也可以是由诸多分力构成的合力,其中任何一个分力发生改变,都将导致历史轨迹的巨大偏移,宛如蝴蝶效应一般。于是,历史摆脱了单一的线性结构,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整体,其中“任何特定因素对于其他无数因素都是有所触及的……与其说事件是一条线上可辨明的点,倒不如说它们是一个经验的无缝网络中的任意的(而且常常是同时发生的)偶发事变”。⑨
    不仅历史具有建构性和偶然性,身处其中的个人亦是如此——人本身并不具有什么个体本质,完全是各种环境因素的合力产物。也就是说,个人不仅是“可变”的,还可以参与到改变中,这种改变本身或许微不足道,但经过蝴蝶效应几何级数般的放大,足以影响之后的历史进程,使之充满变数——“这就为个体赋予了伟大的力量,同时表明:由于一切可能其实都会发生,根本不存在什么道德上必须为之的事情”。⑩因此,艺术“不再表现道德上的绝对而开始表现本体论上的绝对”。(11)很显然,这种观念具有颠覆正统思想、唤醒个体意识的作用。具体到或然历史小说中,这种主体化的趋势常常表现为叙事重点从“集体历史”到“个人历史”、从“客观历史”到“主观历史”的转变。以或然历史小说中较为常见的“时空穿梭”为例,该母题就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即强调个人的主体性),正如雷蒙德所言,“假如现代世界是这样的一个世界,身处其中的个体面对种种官僚结构与公司垄断深感异化与无力,那么时空穿梭则表明:每一个人对历史的塑造都很重要,都能对世界的变化方式产生真正的、可以量化的作用”。(12)此外,让个体穿越到过去,等于是为历史因果的方程式增加了一个变量,通过它的数值变化,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其他因素的相对意义。总之,既然历史具有偶然性,参与历史的每一个个体亦变幻莫测,对历史的阐释也应该是多元而开放的,而涉及历史的文学创作更是自不待言。
    由此可见,或然历史小说并不单单是作者一时兴起的凭空杜撰与随意编造(尽管有一部分作品的确如此),它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合理性,背后常常隐藏着某种“政治无意识”,即文本或叙事作为一种社会象征行为所投射的意识形态愿望或政治幻想。在詹姆逊(FredricJameson)看来,这种愿望和幻想采取执著的否定现存一切的方式,从而“使一个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于这个世界的世界有可能富于生气”。(13)
    事实上,作为或然历史的对立面,“历史真实性”的概念在当代西方一直遭受质疑。奥威尔(George Orwell)曾指出:“一切历史记录都是偏袒而不准确的……在我们看来似乎无比真实的世界只是一个幻象,因此相信人的感官判断只是粗鄙无知之举。”(14)此言道出了影响历史准确性的两大因素:历史记录者的视角局限和现象世界的不可靠。反映到认识论上,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知识本质上只是权力关系的产物,虚幻而不实;而且除了产生知识,权力还具有产生“现实”的能力,以至于诸多现实可以同时并存,甚至本来就没有一个单一而正确的现实,有的仅仅是人能够直接体验到的那个版本而已。既然现实是复数的,那么作为“故事”的历史也应当是复数甚至是可选的,所以在叙事过程中提出或然假想,实在无可厚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