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面向问题,综合创新——2013年度文艺学研究前沿问题论(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 吴子林 陈浩文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谭好哲.马克思主义问题性与文艺理论创新[J].文学评论,2013(5): 19-24.
    [2]胡亚敏.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民观[J].文学评论,2013(5): 5-9.
    [3]李咏吟.马克思美学的特质及其文化理想[J].文艺评论,2013(7): 4-12.
    [4]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之维[J].江海学刊,2013(5): 190-195.
    [5]穆宝清.伊格尔顿:重新坚定马克思主义——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2): 23-29.
    [6]蒋继华.论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的确立——基于伊格尔顿对本雅明解构思想的接受维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5): 72-76.
    [7]孙士聪.阿多诺:詹姆逊的幽灵——否定辩证法阐释中的晚期马克思主义逻辑[J].文艺研究,2013(9): 37-44.
    [8]赵勇.本雅明的“讲演”与毛泽东的《讲话》[J].文学评论,2013(5): 10-18.
    [9]罗钢.暗夜里的猫并非都是灰色的——关于“情景交融”与“主客观统一”的一种对位阅读[J].文艺研究,2013(1): 41-50.
    [10]罗钢.当“讽喻”遭遇“比兴”——一个西方诗学观念的中国之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3): 5-14.
    [11]李春青.略论“意境说”的理论归属问题[J].文学评论,2013(5): 32-39.
    [12]张晶.中国古代诗学中“偶然”论的审美价值意义[J].文学评论,2013(4): 206-215.
    [13]侯文学.“奇”范畴的生成演变及其诗学内涵[J].文学评论,2013(5): 40-47.
    [14]刘方喜.格局性偏失:魏晋南北朝美学史研究的初步反思[J].文艺争鸣,2013(1): 34-38.
    [15]杜书瀛.魏晋南北朝“诗文评”学科的诞生[J].中山大学学报,2013(3): 123-132.
    [16]杜书瀛.清代“诗文评”之集大成[J].南都学坛,2013(2): 39-45.
    [17]刘文勇.中国文化与文论研究的困境及其相关性问题——以《文心雕龙》为研究中心[J].西南大学学报,2013(1): 100-105.
    [18]高宏洲.中国古代文论之于当代文学创作——缺席与入场[J].江西社会科学,2013(7): 85-89.
    [19]胡疆锋.知识制度与中国文论生产——从嘉庆壬戌年会试事件说起[J].文学评论,2013(2): 78-82.
    [20]姜勇,张锡坤.中国古代文论与“轴心时代”——“大文论”的范式研究[J].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3(5): 58-68.
    [21]吴子林,周娆.诗性正义:重返理想国之路[J].中国文学研究,2013(3): 5-9.
    [22]周宪.福柯话语理论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2013(1): 121-129.
    [23]王鸿生.元伦理气质:虚无、延异与幽灵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3(1): 130-137.
    [24]陆扬.重读“耶鲁学派”[J].文艺争鸣,2013(5): 21-26.
    [25]陆扬.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105-110.
    [26]曾军.克里斯蒂娃接受巴赫金思想的多元逻辑[J].文学评论,2013(4): 188-196.
    [27]马大康.话语行为与文学阐释[J].文学评论,2013(6): 136-144.
    [28]姚文放.从理论回归文学理论——以乔纳森·卡勒的“后理论”转向为例[J].文学评论,2013(4): 171-177.
    [29]杨俊蕾.中国当代文论的西化焦虑与进阶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3(1): 107-112.
    [30]童庆炳.20世纪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第一学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6): 5-19.
    [31]李圣传.从“积累说”到“积淀说”——李泽厚对黄药眠文艺美学思想的承继与发展[J].文学评论,2013(6): 165-174.
    [32]曾繁仁.关于朱光潜美学思想与我国的美学大讨论——兼答《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信[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17-22.
    [33]代迅.朱光潜与表现论:中西美学融通的另一条逻辑线索[J].文艺理论研究,2013(2): 112-120.
    [34]唐艺嘉,裴萱.朱光潜对克罗齐的美学反拨:美学经验论与唯理论的选择[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5): 129-132.
    [35]王元骧.再谈“实践存在论美学”[J].中山大学学报,2013(3): 45-53.
    [36]曾繁仁.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的舞台呈现——试论中国戏曲所包含的生态生命论美学意蕴[J].山东社会科学,2013(5): 26-33.
    [37]高建平.生态、城市与美学救赎[J].探索与争鸣,2013(3): 77-81.
    [38]刘悦笛.《无声的进化》的日常生态美学[J].公共艺术,2013(3): 30-31.
    [39]高小康.传统艺术活态保护与当代美学建设[J].文艺研究,2013(7): 5-13.
    [40]苏宏斌.自然·乡村·城市——生态美学三维[J].鄱阳湖学刊,2013(1): 53-60.
    [41]欧阳友权.新媒体的技术审美与视觉消费[J].中州学刊,2013(2): 155-159.
    [42]陈奇佳.凝视法则的改造与悲剧的式微——现代美学旨趣的技术之维[J].文学评论,2013(1): 145-152.
    [43]金惠敏.图像增殖与审美泛化[J].燕赵学术,2013(1): 133-147.
    [44]刘巍.文学的图像接受及其意义之流转[J].文学评论,2013(3): 123-131.
    [45]赵毅衡.演示叙述:一个符号学分析[J].文学评论,2013(1): 139-144.
    [46]季欣.“网络造句”与狂欢的中国——对当前文化心理、文艺走向和深层社会图景的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3(4): 34-39.
    [47]贺滟波.新媒介与文艺生产消费的转型[J].鲁东大学学报,2013(2): 37-39.
    [48]单小曦.静观·震惊·融入——新媒介生产论视野中审美经验的范式变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5): 129-135.
    [49]欧阳友权.新媒体与中国文艺学的转向[J].文学评论,2013(4): 178-187.
    [50]王宁.“后理论时代”的后人文研究:兼论文学与机器的关系[J].外国文学,2013(2): 119-127.
    [51]蒋述卓.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观关系初议[J].文学评论,2013(6): 130-135.
    [52]南帆.娱乐与大众的两副面孔[J].东南学术,2013(2): 31-40.
    [53]赵凯.大众文化的定位与批评尺度——兼与陶东风商榷[J].文艺研究,2013(6): 25-32.
    [54]范玉刚.消费性审美话语的生成及其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批判[J].文学评论,2013(5): 25-31.
    [55]尤西林.中国文学理论元理论百年嬗变[J].文学评论,2013(2): 67-72.
    [56]高楠.现实主义淡出当下文论的体系性思考[J].文学评论,2013(1): 153-162.
    [57]肖学周.试论闻一多的诗学语言观念及其发展轨迹[J].文学评论,2013(1): 163-170.
    [58]罗义华.新格律诗何以成为可能[J].文学评论,2013(2): 83-91.
    [59]吴子林.“重回叙拉古?”——论文学超轶政治之可能[J].小说评论,2013(3): 4-14.
    [60]杜书瀛.理论的脚步——新时期文艺学乱弹[J].文艺争鸣,2013(5): 6-15.
    [61]肖明华,周云颖.“大文学理论”的转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理论发展走向的考察[J].海南大学学报,2013(4): 57-63.
    [62]王一川.层累涵濡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艺理论演变[J].文艺争鸣,2013(7): 7-14.
    [63]张永刚.“他者”视野中少数民族文学的存在与发展方式[J].文学评论,2013(6): 156-164.
    [64]顾祖钊.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J].社会科学辑刊,2013(4): 142-14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