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从《乐善堂全集》与《御制诗集》看乾隆对唐诗的接受(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周相录 参加讨论

    3.效前人之体
    乾隆诗歌作品中,效前人之体之作数量亦不少,尤其是效唐代诗人作品之体,数量之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据统计,仅题目或诗序中明确标明“拟”、“效”、“用”唐代诗歌之体者,就有30题161首之多。在唐代诗人中,效元稹、白居易之体者最多,其中效元稹之体者6题86首,效白居易之体者10题59首。其次是杜甫、李白、韦应物、李世民等,但最多也不超过4首。效某人之体,是作者偏好某个诗人诗作的一个明显标志,它比出于某种考虑而表达的理性的诗学观点,更能真实显现出作者更为真实的审美趋向。可以说,乾隆真正喜欢的诗人不是李白、杜甫,更不是王维、孟浩然,也不是刘禹锡、李商隐,而是在中唐时代曾经风靡一时,在后世也颇多追随者的元稹、白居易。
    4.化用前人诗句
    “赋得”指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以写作诗歌,南朝梁元帝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之诗。后科举时之试帖诗、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之作,亦往往取前人诗文中之成句,而于题中冠以“赋得”二字。因此,“赋得”类诗作实际上就是取前人之意(境)而再“形容”之,亦是后人接受前人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乾隆诗歌中以“赋得”为题者共293题,其中以唐代诗人作品中之辞句为题者较多。值得注意的是,效其体、次其韵等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诗人的诗歌,在“赋得”类诗歌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却比较高,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乾隆有《赋得明月松间照》:“朗彻三千界,弗承照者谁?如何右丞句,独谓老松宜。秉是孤高性,撑为潇落枝。流光寒不湿,写影正兼奇。鉴似轩皇铸,涛如仙乐吹。童童迎迥矗,皎皎傍疏移。岱岳姓名著,广寒宫殿披。犹疑峙丹桂,吴质那能斯!”[1]1305册三集卷34,763-764王维之诗写“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只是其中一景,而乾隆之诗则仅赋“明月松间照”,故着意写“松”,写“明月”。
    除“赋得”式诗歌之外,尚有将前人作品中的诗句整句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或稍作变动化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用前人诗中成句,如乾隆《偶题》:“山行数息树边身,不为己劳为众人。设使浪仙独临此,蓦前宁复肯逡巡。”[1]1306册三集卷59,247就化用了贾岛《送无可上人》颈联中的下句“数息树边身”。用前人诗句而稍加变化,如乾隆《山桃花》:“花光如草色,遥看近尚无。□题却见春,待客欣相于。负阴抱阳陽巘,暖律偏吹欨。荑萼绽芳条,蜂蝶环琼株。对之意邈然,武陵了不殊。”1]1303册二集卷39,697-798就化用了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之一的首联下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种对前代诗歌的接受,是许多诗人采用的惯常手法,不是乾隆的特色,没必要细致分析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