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倾听和写作对抗遗忘(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日报 徐 馨 参加讨论

    2.一支外科手术刀般的笔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强化,有些减弱,强化出来的是隐秘的人性。人性能够击败非人性,仅因为是人性。”(《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阿列克谢耶维奇采用的是非虚构写作方法,她所有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中的确有其人与确有其事:苏联卫国战争、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灾难、苏联解体——二十世纪苏联的历史(这历史又不仅仅属于苏联)背景下的众生遭遇。奇妙的是,她的作品非但没有因此囿于这一事一地,而是相反地,拥有了超越这一事一地,进而可与时间对抗的力量。
    时间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够终结生命,而且能够抹去记忆。
    人性,因其不可穷尽,而具有了可以和时间相匹敌的永恒性。
    写作,是人与时间、与遗忘的对抗;将“人性”赤裸裸地直接推到舞台中央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更是如此。“大时代”仅仅是她笔下的远景、是其人物生存的土壤,近景永远是正在倾诉的人,永远是此时此刻伴随着倾诉而袒露无遗的这个人的内心世界。这是阿列克谢耶维奇不同于其他非虚构写作者的特质:她直接而又艺术地将一个个隐秘的情感世界细致入微地呈现。她的笔,是一把沉迷于解构人性人心的外科手术刀:“通过提问,我不断地把人物推向情感的深处。”
    俄苏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高莽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第一部代表作《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的翻译者。“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出版这本书的国家,比我的国家还早。要知道那时这只是一篇登载在杂志上的故事。”阿列克谢耶维奇谈到旧事,心怀感激。也是在这本书中,高莽介绍了这个故事初次面世时的反响:
    “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颇负盛名的作家康德拉季耶夫读了《战争中没有女性》(1984年2月,苏联大型文学刊物《十月》刊出,当时作者名不见经传),‘我不知道应当用什么语言来感激这位作者,因为她替男性完成了这项工作,所有的前线老兵都感谢她。’他称赞她在战争文学领域开发了‘深深的岩层’。1985年中文版面世。”
    康德拉季耶夫所说的“深深的岩层”,指的就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对战争面前人心人性的挖掘与体现。“战争大概就是作为重要的人性奥秘之一而发生并保持下来的。”战争,既极端违背人性,又将人心的每一个角落无限放大,“(我)要去书写生与死的真相,而不仅仅是战争的真实。要提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问题:在一个人的身上,到底有多少个人?又如何在本质上保护着这个人?毫无疑问,邪恶是有诱惑力的,恶比善更加高明,更加诱人。”执迷于揭开心灵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目前出版了五部代表作,三部以战争为背景。这三部作品的主人公是娃娃兵和他们的家人,是从战争中侥幸逃生的当年的幼童今天的老者,是既被社会遗忘又主动自我遗忘的女兵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