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关正文逆流而上 用书信打开历史《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之后 《见字如面》 亮相视频好评如潮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晨报 韩英楠 参加讨论


    由电视制作人关正文导演、号称全网首档的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近日亮相腾讯视频。短短不到三个小时,节目打头阵推出的第一个读信视频——张国立联手王耀庆读的1983年画家黄永玉与戏剧大师曹禺之间的往来书信就获得了200多万的点击量,网友好评不断。在综艺霸屏的时代,关正文总是“逆流而上”,无论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还是《中国成语大会》都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与口碑。而对于刚刚上线即收获好评如潮的《见字如面》,关正文表示,手写书信传统已经悄然逝去,但节目初衷也不只是为了怀旧,而是要以书信的方式打开真实的历史。
    创意初衷
    “书信打开真实的中国故事”
    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由制作《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关正文团队——“实化制作”把中国从古至今的书信做了一次集中扫描和大梳理。导演关正文相信,他的这档书信朗读节目能够给观众留下唯美印象,是一档“纯美网综”。北京晨报记者在他公司的会议室看到,墙上、会议桌上布满了上百封正在讨论当中的“候选书信”。关正文说,尽管手写书信传统悄然逝去,但是一档专门朗读书信的节目肯定会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当然,这档节目的初衷也不是就为了怀旧,而是以书信的方式打开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
    《见字如面》第一季邀请了林更新、何冰、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等8位明星出演,他们用声音扮演写信人,在现场数百位观众的注视下,一封封读出信件。因为大多是私人信件,写作时并不是为了发表,所以其中包含更多真实的信息和更加自然生动的情感。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演员们用声音表演,更是让那些写信人好像就在现场,令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仿佛都触手可及。关正文说,明星们对于每一封书信的准备都极为充分,让他感动。
    在审片的屋子中,北京晨报记者有幸提前观看到了王耀庆朗读他的偶像——功夫巨星李小龙1971年夏天写给妻子琳达的信。时年31岁的李小龙正在曼谷拍摄电影《唐山大兄》。正是这部由当时香港的嘉禾电影公司拍摄的影片,让李小龙正式登顶香港天皇巨星的位置,随后又如过江猛龙,震动好莱坞,成为电影史上永远的中国功夫之王。从潇洒走上台的那一刻起,王耀庆俨然李小龙附体,上来首先笑着解开西装外套的扣子,然后给出一个经典的李小龙用右手大拇指扫鼻翼的动作,全场观众会心而笑。除了惟妙惟肖地发音吐字,王耀庆的身体语言也非常丰富,时而右手小摆一下,亮出李小龙的经典手势,时而像李小龙与人比武那样小跳几步,更有经典的李小龙睥睨一切自信又可爱的神情。不知不觉中,信至收尾,深情道完“爱你,远方的妻子”之后,王耀庆信心满满,气宇轩昂,握紧拳头,大拇指从右到左扫过鼻翼,现场观众爆出一片笑声、掌声。
    呈现效果
    “这个节目天生就会有人爱”
    《见字如面》并不是一档只有小众才去关注的文化类节目,在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相比虚构类作品,原本私密的家书、情书、与友人书,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个人角色和历史带入感。节目入选的100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清民初一直到现在,“甚至连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你都可以在节目中看到”,关正文说。
    北京晨报记者观察到节目中出现的书信,不太会出现那些大众耳熟能详的“名篇”,即便是一些“名篇”,大都也会给观众带来满满的“意外”。关正文是中文系出身,他把古往今来包含文言文的信件翻译成白话文,再由明星声情并茂地将写信人想表达的东西以现代人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在屏幕中配以原文,让观众一目了然。
    其中,关正文提到了《与高司谏书》。信中欧阳修通过这封信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这封信大概意思就是欧阳修跟高司谏说,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你,有一年赶上发榜,那些名单上的人都是当代文坛上的盛名之士,只有你的名字谁都不知道,后来我到了京城就开始跟人打听你,人家跟我说你人还行,我就不信,但凡你是一个正直有学问的人,你在朝廷就不应该一句话都不说,后来咱俩同朝为官了,我就更确定你不是个好东西了,到你说话的时候,你就跟皇上讲历史,你谁都不得罪,再加上你背地里说范仲淹坏话,我彻底看透你了。”关正文解读到,“欧阳修的意思很简洁明了,就是你有80岁的老母我可以理解,你不想丢这官儿,但你说范仲淹坏话这事儿不能饶,这是人品上出问题了。这封信读完,几乎所有人都能想到,在自己的生活中也碰见过那样的人,所有情景都是我们今天也可能遇到的,所以这个节目天生就会有人爱。”
    综艺观察
    “文化类节目会更有生命力”
    在综艺霸屏的时代,关正文却一直靠着他的文化类节目拼杀一条“血路”。之前,第二季《汉字听写大会》曾在暑期档众多以娱乐为主的大型季播节目的收视环境下,单期最高收视率达1.33%,当日排名第三,仅次于《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和《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用关正文的话说,综艺真人秀我不是不会做,“花钱砸明星的活儿,我不想干,那钱,我不想挣。”
    关正文坦言,有些人看我一直在做文化类节目说我有什么情怀,这未免有点“高大上”了。在关正文看来,做文化和挣钱并不冲突。“不谈情怀,我是很单纯地喜欢做文化类节目,往大了说,我想给年轻人留点什么,往小了说,我认为文化类节目更有生命力,将来我老了干不动了,公司剩下的这些人靠我留下的节目模式依旧可以生存,这就是我的想法。”关正文说,“很多人都说现在做综艺、做真人秀挣钱,可是他们只看到了成功的那几个确实是挣到钱了,但是每年这么多的综艺真人秀入驻电视和视频平台,有多少投资人的钱被拍死在沙滩上,有人算过吗?”在关正文看来,不少投资综艺真人秀的公司有一些“亚健康”。“这些节目更强调市场需求针对性,不太强调它本身的营养传输和意义,我觉得在一个多样性的文化生态性里面大家都是可以存活的,那就一定有一大票人需要有价值有营养、需要烧脑一点的节目,这类人不爱看太傻、不用动脑子的节目,我去满足这类人。我做的是成效化产品,我就可以一直因为有这么一个优质产品而生存而发展,这个在整个公司发展上其实更健康更稳定。”
    对话
    一直在解决“冷僻资源大众化”的问题
    北京晨报:《见字如面》这个节目是怎么构思出来的?
    关正文: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不是突然灵机一动,这个节目其实是我一直特别想做一个读书节目,我觉得这么多年咱们国家没有一个读书节目不行。但是读书节目转成电视怎么解决?实际上是一个特别呕心沥血的推倒过程。我推导出来的怎么解决,不是没想过文学片子,但是文学片子怎么读啊?怎么开头怎么结尾?而且朗读也费劲,这怎么成章啊?比如说一小说片段,然后一点点推演出来的就觉得读信能行。但是读信不是为了怀旧,信件是能够打开历史的。这些东西实际上就是你要解决问题,然后一点点推导出来。
    北京晨报: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文化类节目?是对文化有独特的情怀么?
    关正文:我认定了一定要提供受欢迎而有价值的产品,而不能提供只是受欢迎的产品,因为受欢迎你就会迅速消失,有价值你就会一直火下去。其实我们知道还有几条路都是我特别希望能干的。我们这几年磨炼的一个小的心得就是我们其实一直在解决的是“冷僻资源大众化”的问题。我们所触碰的题材,都不是已有的综艺热门,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什么?这也能成个节目?”但是它确实就成了。比如你写个字儿,它就成了,弄一成语,成语大概全国都没一个人研究,然后也弄成了。读信?这也行?然后就行了。然后下一个比如说体育,现代文化人没解决,我没准就要去做了。
    披着文化外衣卖明星关注度是好事
    北京晨报:现在有些节目也开始主打文化元素,但却被网友评价为“披着文化的外衣,卖明星的关注度”,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关正文:我觉得这其实是一好事儿,甭管它是不是披着文化的外衣,毕竟第一它对文化有所尊重,第二它穿上这身衣服了,它就得卖这货。当然还有一些节目虽然唱了跳了也是文化,关于文化,大多数人也是约束了自己的概念,比如端着的、严肃的、重量的才是文化,你一唱歌的就不是文化。比如中国好声音好歌曲,你唱好歌、好好地尊重音乐、好好地品味他的演绎,中国好声音为什么创造了奇迹,这两个节目其实代替了以前的假唱综艺晚会,是因为他们回归了对音乐的尊重,回归了对艺术家现场演绎的表现,这是真正的艺术,这是文化。我从来不觉得我们带头发起了什么类别的节目,只不过是说我们选中了这些玩字的事儿,玩成语的事儿,读信的事儿,而别人选择的是玩唱歌的事,玩跳舞的事。
    北京晨报:现在有不少人称你是“文化顽主”。
    关正文:“顽主”,我有那么流气吗?我是真喜欢做这些事。比如刚才你看到的黄永玉这封信,信是我选的、节目是我编的,我看现场演绎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包括你来之前我刚审过片子,我都差点儿哭了,我是真喜欢,我觉得它太棒了。顽主呢,你得有一种他不当回事儿的感觉,我是真当回事儿啊。你说冯小刚,他能骂人,把我惹急了我也能骂人,但是你怎么看他都像个“老炮”是吧。但是你怎么看我应该都不像吧。
    记者手记
    一个有里有面的老北京
    作家、著名电视策划、导演、电视节目制作人,关正文身上贴有很多标签,但如果查阅一下关正文的个人履历,你会发现关正文一直把“作家”作为自己的首个标签,这也侧面证明了他本人对于文学独特的情怀。关正文是中文系出身,在校期间就开始发表小说。其后陆续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作品,其报告文学获得《中国青年报》大奖,并出版过文学评论专著《通往故乡的道路》。而如今,大多数人了解的关正文更多的是一个著名电视制作人,从一个人研究文学,到通过制作节目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学、重视文学,在记者看来,这也许就是关正文人到中年以后的另一种突破吧。
    关正文是个地道的老北京,讲究做事情有里有面。记者每次见到他时,尽管两鬓已遮不住些许斑白,但他总给人一种精神抖擞的感觉,腰板挺得笔直,让人觉得浑身充满力量。关正文是“实力文化”的创始人,在他的办公地点,他原本想带着记者到会议室进行采访,然而一推门,才发现几个同事正在会议室中讨论节目策划,双方打趣了几句之后,对方也没有腾地方的意思,于是关正文调侃道,“等采访回来再收拾你们几个。”幽默感十足,又不失一些霸气。采访中,关正文在回答问题时逻辑非常缜密,出口成章,他说自己不习惯别人称他为顽主,是因为自己做不到玩世不恭的那种样子,从骨子里就不是。在关正文正在推出的节目《见字如面》中,其中的每一封信都由他参与选择、翻译,在审片时,已经看了无数遍的样片,关正文看到了还是忍不住掉眼泪,也许文学对于关正文有着独特的“泪点”,而这样的泪点只有他自己心里才明白吧。
    网友
    对看了《见字如面》,黄永玉写的好,王耀庆念的也好。现在不仅信息发达,而且相见的人也许就在身边,但如黄永玉一般敢直言向朋友袒露心声的人,如曹禺一般乐于听取和接受……
    @云淡午风轻
    确实这节目绝对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底,没有深厚的台词功底根本不行呢,但这些在咱老爷这儿根本不是事,老爷深厚的舞台表演功底展现无余……
    @心义儿
    见字如面,情已渐倦回首过往 泪涌心间爱的顶点,恨的边缘怎样抵御这感情沦陷心若满弦,爱似离箭断了退路,只能相见甜蜜一些,苦涩点点……
    @百合悄悄开
    当今时代网综中的一股清流,刺中了我腐烂多年的文艺心。
    @伊灵均
    全屏首档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当今社会的文化大餐。吧里有各位大家的书信写作背景,书信原稿,还会不定时更新书信写作知识。欢迎你的到来!……
    @爱2010级毕业生
    我是一个声控啊、声控!……
    @Vick偉
    见字如面,郑永涛,不必天天相见,也不必日夜思念,只要真心相恋 只要坚守诺言,如若实在无法排遣 写几行字来相传—— 见字如面,睁眼如见……
    @郑永涛土生
    中国有句古语:“见字如面。”的确,从一个人所写的文字中,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思想、生活态度。初见《终极往事》及后来与香龙血树聊天,到后来认识了许多树苗……
    @白鸽的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