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走近阿列克谢耶维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吴娜 参加讨论

    嘉 宾: 
    阿列克谢耶维奇(白俄罗斯作家、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吴志攀(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文艺评论家)
    主持人: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评论家)
    编者按 
    “她的复调书写,成为我们时代里苦难和勇气的一座纪念碑。”这段话,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记者出身的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曾经出版过《战争中没有女性》《锌制男孩》《切尔诺贝利的回忆》等作品。今年最新在国内推出的《二手时间》,同样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
    阿列克谢耶维奇与我国文化界拥有长期良好的互动,20世纪80年代即曾来华交流。2016年8月,阿列克谢耶维奇再次到访上海、北京等地。8月26日,在北京大学,阿列克谢耶维奇与几位嘉宾进行了一番关于《二手时间》和文艺创作的对谈。本期光明读书会,特将此次对谈的精彩内容加以整理,以期让更多读者近距离地走近这位诺奖作家。
    一部容纳社会“大合唱”的力作 
    陈晓明:有请阿列克谢耶维奇女士谈一下您对历史的理解、对记忆的书写,以及《二手时间》这本书的创作。
    阿列克谢耶维奇:近30年来,我一直在摸索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来源于变化的时代。
    我从事记者职业很多年,认为每个人在写作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虚构,而文学一般都被理解为是虚构的。
    在我看来,真正的生活和要了解的事实在外面,而不在家里,因此要走出门倾听,跟每个人采访,了解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很多文学作品都可以产生于我们的谈话,从中我们会获取很多东西。我觉得也许这样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或形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