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对话与重构——建设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理路(9)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 陆贵山 参加讨论

    三、对话的思维方式
    学术思想的对话实质上也是思维方式的对话。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作为客观对象的对应物,需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切合客观对象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以新人本主义为主潮的西方现当代文论,都随心所欲地夸大主体心理、精神和意志的作用,包括海德格尔和萨特宣扬的“存在论”,都带有浓郁的主观成分。一些本来很有价值的思想,都这样那样地脱离了客观世界,消解和遮蔽与现实生活的深层关联。对这些带有主观随意性的文学模式、理念、思想和学说理应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析,通过对话和改制,将其置放在坚实的客观世界的基础之上,赋予这些文论思想以可靠的现实性生活的根基和源泉,从而加强和提升这些文论思想的科学性。
    对西方现当代文论中的一些所谓“深刻的片面的真理”应当进行辩证的解析。西方的文论史上,一种文艺理念崛起后,不久便被另一种文艺理念所取代,像走马灯那样,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三五年。一点论、片面性、绝对化、走极端、具有浓厚的“自恋情结”和强烈的排他性。同时或交替地出现两种不可兼容、相互对立的观点。如客体性和主体性相互排斥,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彼此消解,有的宣扬“历史终结论”,有的则主张“人的终结论”。有人强调语言的可通约性,有人则认为语言具有不可通约性。所谓物极必反,一种理念讲过头了,又要回过头来重新言说,以至于不断出现学术研究的轮回现象和钟摆现象。我们注意到,一些西方现当代文论家,特别是一些后现代主义者、新历史主义者、西马文论者,由于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需要的驱动,又峰回路转,明显地表现出从他们所心仪的人文主体性学理向历史客体性学理回归的走向和趋势。
    西方现当代文论,无论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还是解构主义,都具有非理性主义的思想特征,不少消解社会理性、追求生理欲望、玩弄语言游戏、炫演“娱乐至死”的精神意向,都不同程度地陷入非理性主义的偏执。因此,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各种非理性主义社会文化思潮进行鉴别和解析,在肯定非理性因素的合理性的同时,创造富有时代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新理性是完全必要的。
    总之,我们应当运用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思维方式,改制和整合西方文论。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全局性和总体性的理论创新,必须对西方现当代文论进行重组和整合。文学艺术和任何事物一样,实质上都是一个包括多层面各种复杂元素的有机集合体,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跨学科的全景式整体性探索和宏观的综合性研究。我们注意到,当代西方的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并开始努力改变迷信“深刻的片面的真理”的局限性。美国哲学家奎因力倡“整体主义”的学术研究。科学史家库恩主张打破学科壁垒,提出一种“范式理论”,强调对学科进行“系统结构研究”。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社会知识学的“强纲领”,特别是一些人类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家的许多论述,都有意识地对文学进行各种形态的跨学科多层面的综合研究,表现出西方现当代文论从局部的微观分析研究追求向全面性、总体性的宏观综合研究转型的发展势头。
    文艺学既然是科学,便应当以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平等的、有选择的学术对话,梳理和整合各种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文艺理论资源。对待人类的一切思想文化遗产和理论资源,既要有开放、包容、拿来的心态,同时又要有鉴别、批判、改造的精神。既要尊重和吸纳西方现当代文论的有益的学术成果,又要破除对西方现当代文论的盲目迷信和极端崇拜。在文化交流、交锋和交融中,我们应当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取长补短,优化组合的原则,经过批判继承,把西方现当代文论中那些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融入和重构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
    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那样的胸襟、智慧、胆识和勇气,像对待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样来批判继承西方现当代文论的学术成果。马克思并没有全盘否定黑格尔,而是从黑格尔那里拿来了辩证法,抛弃了唯心主义;同样,马克思也没有完全否定费尔巴哈,而是从费尔巴哈那里拿来了唯物主义,抛弃了唯物主义机械性,从而开创了崭新的哲学体系和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具有分析、鉴别、整合、改制、重塑人类的一切文化思想资源的卓越能力。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对待一切有科学价值的文化思想理论资源,重构、创造和发展当代形态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参考文献】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3][4][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