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戴锦华:中国的资本逻辑如何统御文化市场(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搜狐文化 newdu 参加讨论

    “艺术电影一定是小众”本身就是一个反历史的叙述
    搜狐文化:好莱坞如何平衡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
    戴锦华:好莱坞的量体非常大,年产影片非常多,我们熟悉的是好莱坞类型的电影,而且我们熟悉的是好莱坞电影当中的A级片,我们就不知道A级片是被大量的B级片托起来的。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创造主题始终是情节剧,不是action、不是科幻、不是灾难片,而是大量的情节剧。
    我们对美国的电影工业的认识是非常偏驳和片面的,研究电影史的朋友总会说好莱坞不等于美国电影。好莱坞体制是靠众多的分众影片支撑着,而好莱坞又坐落在美国电影的更大的基座上。因为美国电影这个概念远远大于好莱坞,美国有个巨大的独立电影、实验电影、先锋电影的群体存在。你可以说从好莱坞工业一直在替美国电影提供后备军、提供创意、提供人才、提供影像实验,你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这使得美国电影文化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搜狐文化:艺术电影在欧洲也是小众的么?
    戴锦华:二战以后才出现了欧洲艺术电影这个概念,此前我们大概不会谈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但是即使在冷战时代,你再看库布里克的电影,比如说《2001太空漫游》,《奇爱博士》,《发条橙》,你认为它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呢?它们都是在好莱坞主流工业机制当中制作的,但今天看起来它们依旧十足的艺术,你今天怎么能想象主流电影观众在影院里头忍受8分钟,甚至15分钟的黑幕,但这是《2001年太空漫游》当中做的。所以我觉得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分层,甚至代表艺术电影的欧洲电影与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电影这种对立格局是在冷战的非常特殊的格局当中形成的。
    而且欧洲艺术电影的传统大致地又和冷战时期形成的欧洲新左派的文化取向彼此重叠。随着冷战终结,这个结构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情况是,好莱坞内部也陷于一种极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好莱坞的电影人在说现在只剩下超级英雄系列片了,其他影片都难以为计。而同时欧洲的艺术电影也损失了他们的观众,这是一个变化过程。所以当前我们说艺术电影一定是小众的,本身也是一个反历史的叙述,因为在整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安东尼奥尼、伯格曼、费里尼、塔可夫斯基,他们的影片都是在500人以上的大影院放映的,而且经常一票难求。到了70年代的时候,全球票房前50名当中还有一半以上是艺术电影。所以我们只能说变化的是社会是趣味,而不是艺术电影天然的反观众,天然的小众,曾经它形成了一个跟好莱坞完全平行的大众脉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