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社交分享,让阅读变“悦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魏岳江 参加讨论

    阅读提示:以往,阅读只局限于私人空间,相互之间不能即时互动交流,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大相径庭,原先的“私人笔记”变成“公开课堂”,读书的乐趣从“喜欢读书,不求甚解”变成“评论”、“分享”和“交流”。
    站在“互联网+”风口浪尖上窥视阅读载体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由微信、微博、智能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介编织起来的立体网络,把我们带进信息知识丰富海洋的同时,也渐渐拉开人们与纸质图书的距离,移动互联网的阅读方式,正成为“低头一族”的新宠。
    那么,在融媒体时代,我们该提倡怎样的全民阅读?如何建构数字时代的“书香社会”?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带来的阅读新变化?
    数字阅读成年轻人标配,老年人多数“望而止步”
    中国自古就有爱读书的优良文化传统,孔子韦编三绝,李密挂书牛角,丘濬百里借书……这些耳闻熟知的典故一直鞭策着人们遨游知识海洋,汲取智慧的阳光雨露。然而目前,我国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和人均阅读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数字阅读增长势头猛进,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兴起,数字阅读已然成为许多人生活节奏中的“标配”。
    就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所呈现的那样:从人群分布结构来看,我国成年人数字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30-39周岁、40-49周岁、50-59周岁分别占40.3%、27.3%、20.8%、8.6%。可见,我国成年人数字阅读中,88.4%是18-49周岁人群。也难怪有人曾把“90后”“00后”划为数字阅读的“原居民”,而将“50后”“60后”划为“数字移民”。
    基于这样的背景,全国传媒机构都在打造别具特色的新媒体群,手机报、电子刊、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许多网友表示,几乎每天都在“阅读”,只是阅读的载体平台有所不同。
    “新媒体既能提供多样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能通过云阅读,提供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提供阅读服务的‘云端’就如同一所‘图书馆’,手机应用软件则像一把开门的‘钥匙’,让阅读者随时随地都能畅游书海。”一位大学生如是说。
    然而,相比之下,老年人的新媒体阅读率却比成年人低很多。“在新媒体平台的电子屏上,有时因视力老化会出现按不准键、按错地方的问题,对于中英文按键也不会转换,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基本功能的使用上。”关于数字阅读的体验,许多老年人这样对我感叹。
    电子书成时尚,即时分享阅读兼社交两不误
    无纸化浪潮,让电子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口袋与手提包。
    统计表明,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有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常用的读书载体是电子书。而另外一份调查报告则显示,当前我国移动阅读的用户规模已达到2.42亿——这意味着有将近一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手机上阅读。
    手机电子书的出现,正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如今,在人来人往的地铁公交车上,在乐声悠扬的咖啡厅里,在漫步乡间小路和静坐等待时,纸质书籍已不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等车时拿出手机看新闻早报、晚报,走路时戴上耳机听小说、音乐,陪孩子逛街时掏出i-Touch看电子书打发等待时间……”一位曾经忠实的纸质读者感叹,当电子阅读、移动阅读成为阅读的新常态,我们的阅读文化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巨大改变。
    古人读书,先燃香,再沐手,后拜读,这可能是“书香”的起源。新媒体除了带来阅读的新鲜感以外,更加凸显了以数字化内容为核心,集休闲与娱乐、媒体与增值服务为一体的移动平台特征,使人们看书、阅读不仅为了获得知识、开阔视野,还要寻找便捷的体验。
    以往,阅读只局限于私人空间,相互之间不能即时互动交流,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大相径庭,原先的“私人笔记”变成“公开课堂”,读书的乐趣从“喜欢读书,不求甚解”变成“评论”“分享”和“交流”;以前,人们买了新书都要包装起来,遇到重要的字词大不了用铅笔轻轻勾画,现在用数字笔则随时可以标注,还能把喜欢的段落分享到微信、微博朋友圈,与他们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建设“书香社会”不妨从全民“悦读”开始
    尽管传统的阅读方式面临挑战,但纸质媒体在内容生产、品牌传播中的独特优势,并不是新媒体完全可以取代的。
    新媒体阅读虽然十分便利、实时,具有速度和广度,但是其本身也存在跳跃性、随意性、碎片化等“浅阅读”“快阅读”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厚度。此外,电子书在阅读体验的设计上仍有许多不足,如排版有时字体不规范,翻页时阅读软件功能有时失灵……而反观一些高质量的纸质书,不仅有较好的内容质量,而且包装、图片都很精美别致,特别是附赠的书签、作者的签名题词等,能给读者带来无法替代的乐趣。
    阅读,诚然是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于个体可以学到知识、涵养气质;于民族可以提高整体素质,引领优雅风潮。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只靠快读、浅读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营造纸质图书阅读的良好氛围。
    如何激发全民的这种阅读热情?目前,江苏、湖北、辽宁、深圳都已经完成地方立法工作,确定全民阅读的法律地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在全民阅读立法、建立长效机制、开展阅读活动、实施公益助读等方面进行整体推进,比如进一步推动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开展阅读季活动等,以给大众创造更好的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今年全国两会,“全民阅读”被第二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笔者认为,阅读只有摒弃了功利心、竞比心,才有可能成为“悦读”。与其纠结于阅读率数字的多寡,不如身体力行,不论是去书店逛逛,还是轻触指尖的数字阅读器,都能感受到开卷有益的乐趣。
    “最是书香能致远。”相信只要全社会提高认识、共同努力,将“微阅读”“浅阅读”和“深阅读”有机结合,一定能让我们的未来阅读产生新的想象图景,焕发勃勃生机。(魏岳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