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推荐词形”标志新纪元——谈研制规范词形所揭示的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8-05-21 华语桥 胡百华 参加讨论

    四、 繁体“异形词”和 繁体字的整理
    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三个地区主要是使用繁体字的;就是在内地﹐由於汉字性质和传统等关系﹐也不时见到繁体字形的出现(事实上﹐这次的整理表之中﹐其取舍也有不少只是基於繁体和正体/简字的区别而已)。为了让大陆以外三个地区关心文字使用者有所参考和选择﹐趁这次整理“异形词”的机会﹐把一些词形予以特别标记﹐认为在使用繁体字时可以采用﹐将是对整个汉语文建设具有相当意义的。我们不赞成“规范研制组”的态度﹐好像是说繁体字既然在国内已经明令不用﹐问题就不存在。纯粹就中文的表达力而言﹐我们认为繁体字形不无可取的地方(特别考虑到“汉语人”喜欢用单个汉字来表达独立语素的功能 [请参看注2])﹐整理表中所列举的一些词语就是属於繁体字(相信都是国内允许的规范字形﹐如“份”)的习惯用法﹐规范研制组从始至终都似乎没想到这些问题﹐不能说没有失去端正繁体字的一个好机会。
    这就涉及一个非常重大的相关问题﹐即繁体字的整理﹐这方面台湾做过不少﹐但似乎往往只是为了跟北京的语文机构打对台(尽管多年来动机已有变更)而那麽做﹐香港的语文界同仁们也曾经在这方面努力过﹐而且成绩不错﹐只是各自为政, 难有共识(近几年则受经济和改革的困扰而似乎未继续努力)6。例如本刊是繁简字体都用﹐打印的软件因此只能采用台湾的系统﹐工作人员每多感到不便:最明显的例子是台湾用“着”代表“着/”﹐在他们的系统中根本找不到“”字。本刊只好全盘接受﹐看来似乎是甘心接受台湾的用法。
    也许还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在海外的人似乎总有这麽一个看法﹐繁体字固然有问题(例如难写)﹐一些汉字在简化後就变为难读难认﹐或是在意义上不明确﹐例如﹕骤然看到“划”字﹐我们不知道该读“hua2”还是读“hua4”, 就是“彷徨”也不容易读,“旁徨”就好多了。整理表有不少决定是根据有关汉字(特别是涉及繁体形)是否常用﹐而不管那些汉字在整个词语中的独特作用或表义性﹐这种根本轻视繁体字的态度﹐或是对一些字形作出荒谬的评语(例如﹐草案说﹐“污”是已淘汰的字﹐早已无人使用)﹐对我们习惯用简繁两种字体的人来说﹐非常突显。
    五、 “推荐词形”让语建迈入新纪元
    目前汉语书写词形之所以这麽“混乱”(如果可以这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加以强制规范也不一定有多大作用﹐大家习惯了怎麽用词还是怎麽用词。要我们一定记得“热衷”就要淘汰“热中”﹐“折衷”就必须为“折中”取代﹐是没有多少人做得到的(记得从前“古迹”的规范读音是“gu3ji”﹐某日的期限一到﹐规范音就变为“gu3ji4”﹐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见到多少原来说“gu3ji”的人那麽改口)。我们敢说﹐这批“异形词”正式采用之後﹐只会让我们其中不少人一动笔就“犯规”而成为“规犯”(绝非“规范”)﹐就是现在研制组认为是权威的词典﹐在整理表一旦实行後﹐也都由目前的“准规范”成为“真规犯”﹐大概如此而已。7
    四十多年以来﹐国内已经发展出相当数量的权威词典﹐整理表就是彻头彻尾、引用四部权威词典﹐加以比较而推荐一个词形(整理表似乎倒未指出那部词典的内容有任何不当之处)。就我们的经验而谈﹐我们如果对某些词语的词形有任何疑窦﹐所需要的就是翻查比较权威可靠的参考书﹐然後加以权衡做出决定﹐所谓规范词形的问题﹐在汉语文现代化有那麽多问题需要解决之际﹐并不是最为迫切的。
    整理表现在把采用“单一规范”的原则改为“推荐(使用)词形”﹐让各辞书家、学者和一般大众在参考这份整理表之後﹐自行对词形做个选择﹐或者说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倒是极可能更快地使混乱的“异形词”早日获得解决(例如﹐所有词典在以後改编时都以推荐词形为“主条”)。
    六、 小结
    在词汇研究的领域上似乎有两句老生常谈﹐一句是﹕一个语言中的不同形式的各个词语﹐没有是完全同义或作用相同的﹐另一句是﹕在用词和对词的理解方面﹐不大可能会有两个人(不管背景如何相同)是完全抱持同一看法的。走笔至此﹐笔者承认, 本文内涵实在毫无新颖或突出之处。同时, 也该这麽说, 在词语问题上﹐“推荐形式”是唯一合情合理的措施。因为本文谈的是规范问题﹐笔者耐心地查看了一下各参考书给“规范”所下的定义﹐发现除了简明的“标准、法式、模范、典范”之外 (《辞源》、《国语日报辞典》台北, 1974版)﹐还有不少参考书(例如《现汉》)﹐乾脆就说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这就似乎是说﹐当前在国内的“规范”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是明文规定的。这也合乎我们几年前听到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笔者是深感“单一规范”的强制性太大﹐所以心情激动才开始构思撰写本文的﹐万万没有想到﹐原来“单一规范”在许多同胞的心目中根本就并不存在。
    * 作者胡百华﹐近11年主要在香港居住和工作﹐本文只是他个人的意见﹐文责自负﹐绝不代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的立场;又﹐笔者长时期以来跟山东德州的李友仁先生广泛地交换过有关这类问题的看法﹐在本文撰写期间﹐仍然和他有长信往还﹐本文的部分见解是他提出﹐或是受他影响而得的。
    1. 本文的底稿是针对《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所完成的﹐现在不得不改写﹐部分措辞可能跟初稿有关﹐原来的标题是﹕“单一规范”有必要吗?各节的小标题如下 ──  一、 “单一规范”有其大贡献; 二、 是“异形词”﹐还是“异字词”? 三、 词义的“同”与“异”并非那麽黑白分明; 四、 繁体“异形词”和 繁体字的整理; 五、 可以改称为“推荐/优选词形”吗? 六、 小结。
    2.“咖啡”该是两个音节才有意义吧﹐但笔者在香港的茶餐厅门口已见到“奉送啡或茶”的张贴﹐显然有人认为“啡”可以就是咖啡;又﹐汉字的词义和作用每有增加﹐其读音似乎也跟着增加。“的(di2)”过去似乎无名词义﹐现在一般都用来代表“的士”﹐而且还有相当多人把它读为“di1”的实际情况。在这里﹐笔者倒想多暴露一下自己的无知﹐那就是﹕个人觉得“鸦片”和“雅片”不一定是同一读音﹐国人把“ya”读为高平或低平(即鸦或雅读音之大略区别)﹐为数不少﹐从“雅”读为“ya1”只限於“雅片”一词的这一事实﹐也许可以说明﹐最早作这样处理的词典编辑人﹐片面地希望大家会尊从那样的读法。说真的﹐“的”到如今倒应该在词典中加一个“di1”的读音。[本注中的拼音写法, 例如 di1(最後的 1 表第一声), 是根据国家标准﹐因为 1 与 l(L) 相混﹐此後将按本刊的办法﹐把 1 省略。]
    3. 见《辞源》(合订本)﹐香港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版。
    4. 例如﹐这里所列的“正经八摆/百”﹐前者令人联想到“大摇大摆”﹐後者就常常用来表达“繁琐”不己之意;又﹐就是同音、同义而当局认为只是形体有异的词﹐予人的印象也不尽相同。例如﹐内地的一些名牌“(大)曲”酒﹐长时期曾经完全采用“(大)曲酒”的写法﹐经过这些年来﹐无论在广告或是瓶子上的名称﹐似乎都已经改用“(大)酒”的写法;改写之後﹐读音和意义都变为明确。顺便要指出的是﹐整理表多次提到某些汉字已经废用或淘汰﹐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看法。一位挚友就多次感慨地说﹕不少人忽视一个语文现象﹐那就是, 已经沿用的汉字是不可能“挥之即去”的。
    5. 台湾把“着(zhu4)/(zhe5、zhao、zhao2、zhuo2)”的5个读音和不同用法都归结为一个“着”字﹐应该说是为害不浅的。相比之下﹐研制组这次动用“招”来分担“”的一个用法﹐功德真是无量。
    6. 例如﹐香港教育署语文教育学院编的《常用字字形表》(1990)
    7. 本文不可避免地保留了整理表正式公布前、笔者所持“杞人忧天”的一些词语﹐原因是正式公布的整理表之中的一些字眼和口吻﹐还是当初采用“单一规范”时的﹐例如﹐既然只是“推荐词形”﹐为什麽要把相当数量的“异形词”删去﹐又为什麽要把某些决定作180度的转变(如﹐溜达/蹓躂)﹐因为反正是推荐使用词形嘛!又如﹐如果只是推荐性质﹐为什麽还要特别说明“2002年3月1日试行”﹐在在都似乎摆明有人想贯彻不得有违“推荐规范”的姿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