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人文 >

以温情叩问生命的本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日报 谷立立 参加讨论

    漫游、探险作为小说创作的一大主题,文学史上从来不乏佳作,比如毛姆的《面纱》、福斯特的《印度之行》、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作家出于对未知、蛮荒世界的好奇,抱持猎奇心态寻幽探秘,写下许多或浪漫、或香艳的文字,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征服者特有的高高在上、洋洋自得的优越感。而这终究不过是局外人的书写。他们虽津津乐道于向世人展示冒险精神、英雄气概,却与这土地没有直接关联。发生于其上的一切,危机也好,伤痛也罢,都只是隔岸的烟火,无关痛痒,一俟旅途结束便告止息。   
    作家李永平显然无意重复毛姆们的老调重弹。自称“南洋浪子”的他,内心深处一直以“婆罗洲之子”自居。他无法忘怀这片念兹在兹的土地。赤道炙热的阳光想来早已融入其血脉,即使去国别家也无法割舍。《大河尽头》是他时隔40年之后对故乡婆罗洲的一次回眸。较之香艳的丛林冒险故事,这更像是一种奥德赛式的艰难返乡之旅,以一对异国姑侄的奇异关系为开端,书写少年永在婆罗洲的成年旅行。这本应是“浪漫、奇幻、吉卜林小说式”的体验,却因为一路之上见识到的种种怪力乱神的奇事而变得无比诡异。   
    评论家王德威将李永平的书写称为“欲望写作”,大约是因为作家对这片土地寄予了浓浓的深情,他看到了雨林之中现实存在的冲突与沧桑。时值1960年代,西方文明的巨舰却并未给这片原始的土地带来期待中的繁荣,由物欲与控制力交织而成的怪兽“利维坦”反而将之引入永劫不复的黑暗。后殖民时代的殖民者将其无穷无尽的欲望肆意挥洒在这伤痕累累的土地之上。他们在良善、普度众生的伪装之下,暗藏着龌龊的嘴脸。比如,以“南极圣诞公公”自居的绅士澳西叔叔表面上道貌岸然,好似“弥勒佛”一般,仿佛是播撒福音、构建文明的使者,背地里却干着不可见人的勾当。曾经的侵略者换下军装,摇身一变成了开发商,建造港口、砍伐原木,美其名曰支援开发,其实质仍是赤裸裸的资源掠夺。   
    “生命的源头,永,不就是一堆石头,性和死亡?”辛蒲森爵士看透世事的预言,更像是一种谶语。整个大河之旅以此为因,层层铺展开繁复绵密的叙述,如同反复吟诵的经文,只是为了回答、印证这句对生命本源的叩问。然而,李永平绝无悲观,小说虽以此为起始(弥漫上卷的阴郁气质是其具体印证),却并未终结于此。对于这人世的阴暗,他终是看到了,却并不沉溺其中。他知道,文字除了揭露现实的黑暗、人性的丑恶之外,仍需为世间带来一丝光亮与希望。
    正如奥德赛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得归家园,少年永的成长之旅虽非一帆风顺,却也并非一派黑暗。在追寻原乡的漫漫长路中,除了欺骗、利用、诱惑、苦楚、忧伤、挣扎等种种负面形容之外,仍有希望存在的可能。下卷《山》一反上卷《溯源》的神秘阴郁,自然的宏大壮阔喷涌而出,以气势磅礴的旋律成为叙述的主导。活跃于大河上下的当地人,无疑是这一灰暗旅程的希望所在。他们虽生于贫瘠之地,却并未臣服于生活,反以旺盛的生命力实实在在地用力活着。比如,时时浮现于永记忆里的背粉红梳妆台回家的老猎人、激流中拉着独木舟奋力上山的老向导、20郎当不甘于奴役命运投身地下反抗组织的土著青年。
    当上卷里种种迷乱渐渐褪去,大河洗净了两个人内心的迷茫。暴雨之后,狂野的水流卷走一切沉渣,世界只留下一片清明。永惊奇地发现,这片地处世界尽头的蛮荒岛屿原来竟位于太平洋的中心。此时,“鬼气森森”的“磈磊”石头山成了希望的乐土,似乎也具有“一蕾蕾春花般争相绽放”的可能。上卷中一再为恐怖阴郁情绪所笼罩的粉红纱笼,此刻伴着崖壁的花雨落红,“有如母亲怀抱般”温暖祥和,令他如痴如醉。饱受伤害、早夭的孩子们在“一座天池也似”的小儿国里也有了发自内心的无邪笑声。 
    李永平的“欲望书写”至此达致最高点,这欲望早已脱离了情欲物相的范畴,转而为精神层面的希求。在现实的荒芜之上,他以想象构筑起一片世外桃源,其用意不言而喻。尽管现实不尽如人意,但只要人心的纯真良善尚未泯灭,这肮脏世间就仍有希望。房龙小姐用残破的子宫孕育出爱与温情,夜半航向山顶的空舟里,更有少年念念不忘的亲人身影。借由这一现代寓言,李永平唤醒了潜藏于少年心底的爱,关于生命的源头(也是尽头)的一再追问,此时也就有了明确无疑的回答:“当亲情取代了一切,就连这原本无根的人也找到了精神的原乡。”
    《大河尽头》 李永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