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经典的旅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华读书报 顾銮斋 参加讨论


    
    张绪山、卢兆瑜翻译的比利时史家冈绍夫的《何为封建主义》不久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一部世界史学名著,在出版70余年后终于有了中文译本,令人欣慰。
    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学者即已展开对封建问题的研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涉及了封土封臣问题,他是从法律、政治层面进行讨论的。狭义的封建主义研究应该是从这里开了学术史的先河。19世纪的历史学家继承了启蒙学者的传统,也主要是从法律、军事和政治上研究封建制度。贝洛夫即认为封君封臣制是一个纯粹的法律概念。但也有学者主张研究封建主义必须联系中世纪的政治经济。亨茨即坚持从军事、经济和政治上认识封建主义。这可以认为是广义封建主义的起源。欧美各主要国家的历史学家如毛勒、魏慈、洛特、贝洛夫、顾朗日、道普什以及参与欧洲封建制度起源之争的日耳曼派历史学家在观点上虽不无差异,但大多持狭义封建说。
    《何为封建主义》正是在狭义封建主义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或兼采广义封建主义理论而写成的。在林林总总的同类成果中,《何为封建主义》可称最集中、精专、深刻和具体的一种。作者以国王敕令、法律文书、时人手稿、教会法典、习俗汇编、编年史、年代记等为基本史料,钩沉辑佚,考据诠释,同时又旁搜博检,广览群籍,精研启蒙运动以来的相关著述,最终撰写成书。从这个意义上说,《何为封建主义》的出版集狭义封建说学术之大成,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是,思考、质疑、讨论、辩难乃是学术研究的本色,任何经典作品问世后都必然面对同行学者的审视和批评,《何为封建主义》也不例外。随着二战后修正思潮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反思传统史学,《何为封建主义》作为狭义封建主义理论的代表作,自然成为批评的对象。伊丽莎白·布朗曾撰文提出商榷。苏珊·雷诺尔兹更著书发起挑战。这位被黄春高教授称为反冈绍夫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稽考中世纪的术语,认为狭义封建主义夸大了封君封臣制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封臣”和“封土”两个概念在12世纪之前是不存在的,是12、13世纪的法学家创造了它们。16世纪的学者在研究12世纪伦巴第的《封土之律》时,在“封臣”“封土”的基础上建立了封建主义大厦,从而将中世纪法律文本中的语词加以抽象和归纳,并推及整个中世纪,由此建构了狭义封建主义理论,误导和控制了后人对封建主义的认识。
    但是,将雷诺尔兹和冈绍夫的著作对照后发现,她的一些观点似有点无的放矢,例如她说冈绍夫将当时的社会关系简单地归结为封君封臣关系。可是冈绍夫在前言中已经肯定了封建社会的概念,他将封建主义做了广义和狭义的划分,并表达了两者相对的含意,说明了广义理论对于理解狭义理论的意义。他只是从封建社会中抽取封君封臣制进行研究,总结和概括狭义封建主义的理论体系,正如雷诺尔兹本人撰写《封土与封臣》一书,也是从包罗万象的历史资料中抽取那些与狭义封建主义相左的材料以支持和论证她的观点。从这个角度讲,两人的做法没有不同。
    历史书写过程都存在一个建构的问题,书写者根据遗存或残留的资料描述“真实”的历史,其中必然包含推理、解释、甚至猜想的成分。这样写成的历史只能接近或无限接近客观的历史,但绝无可能完全符合历史实际。而且学术界似已形成共识,现存资料越少、研究难度越大的问题,就越有新意,越有学术价值。这样形成的著述就无法摆脱推理、解释、猜想诸成分,或者说不进行一定的推理和解释就无法形成历史著作。近来有一则微信在群里流传,说有位作者写了一本书,名为《虚构的古希腊文明》,微信一出,即引起轩然大波,作者遂成为众矢之的。在我们看来,作者系非职业历史学者,未受过专门训练,没必要与他较真,但如果说经过若干代人建构起来的古希腊文明体系即古希腊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显然有点不合实际。不说推理、猜想,即以解释而论,即可能蕴含了偏离甚至背离历史的成分。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研究须“穷尽资料,竭泽而渔”,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著述的非历史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何为封建主义》在某些点上或某种程度上与历史实际有点距离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再看这部著作,虽不无批评和异议,其经典地位仍然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也从未受到动摇。
    在国内学术界,人们听说冈绍夫和他的著作已经是很晚的事情。马克垚先生1985年出版的《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和在此前后发表的系列论文,详细介绍并多处引用和评论了这部著作。那时文革结束不久,关于欧洲封建社会的读物很少,学术著作更绝无仅有,大学历史系的青年学生和任课不久的青年教师主要是通过马先生的著述了解了这位比利时历史学家和封君封臣制的基本知识。笔者正是在马先生著作的引导下对《何为封建主义》产生了兴趣,后来借得此书的英文版,进一步了解了冈绍夫笔下的封君封臣关系和狭义的封建主义概念。1990年代以前,国内曾多有关于封建问题的讨论,但这些讨论主要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形态的理论进行的。19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封建问题再次发生兴趣,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封建”问题的大讨论。但这次讨论主要着眼中国封建社会的问题,与冈绍夫仍然关联不大。
    今天,经过漫长的跋涉,《何为封建主义》终于入籍华夏大地了,这不仅将丰富“汉译名著”的宝库,而且将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当然,我们更希望它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推广普及,惠泽芸芸众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