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辨伪与认真 2000年12月,曹立波先生查找资料时,在北师大图书馆意外发现了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引起了红学界内外的广泛关注。该抄本共两函16册,半叶10行,每行30字...
吴藻(1799-1862),字苹香,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代三大女词人之一,亦是著名诗人和戏曲作家。传世作品有杂剧《乔影》(又名《饮酒读骚图曲》),词集《花帘词》...
往日,读俞平伯先生论《红楼梦》诸文,深感老一辈学人宏博浑厚,如入宝山,所获甚丰。唯其“林黛玉谈诗讲错了”一节,虽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发前人之所未发,而轻言曹公“...
悠久、浩繁的中国古典小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形成了民族化的独具特色的中国小说美学。这一美学至《红楼梦》攀上艺术之巅,前无古人,迄今后无来者,...
《红楼梦》因其复杂的内容、特殊的成书过程,在其阅读史中留下了一系列疑难问题。而在求解这些疑难的种种尝试中,可以说,留下的教训与取得的成绩,同样值得引起人们的深长思...
自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公元1791年),由程伟元、高鹗修订续作补充完成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问世之后,便有《红楼梦》人物绣像和插图随之出版,从此拉开了有清一代《红楼梦》...
一 吴世昌和胡辰先生关于“狱神庙”的观点和争论 《红楼梦》前80回的多种脂评本里,多次言及曹雪芹已佚的后40回中有与“狱神庙”相关的情节,共有4回的脂评中提及6次: 一是庚辰...
《红楼梦》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它何时开始被西方读者注意?宝玉、黛玉最初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中?在汉学研究渐盛的今天,这些问题被人们忘却或忽略...
20世纪20年代末,曾有人说《红楼梦》中“不可理解和最明显的错误,是关于各人的年龄问题”①。这话乍听起来虽略嫌刺耳,但却多少反映了这样一种事实:《红楼梦》中的人物(特别...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由意境构成的符号系统,或者说是一个审美意象系统。作为中国古代小说最高峰的《红楼梦》,更是典型地体现了文学的这一特性①。可以说,《红楼梦》是由...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社科规划2013年度基金项目13B056; 在甲戌本的凡例中,关于“红楼梦”等书名的命名问题有如下具体说明: 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
李贽是这样论述“童心”的: 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1] 对于好的文学作品,必须以似...
自《红楼梦》问世以至清末,女性一直是它积极的阅读者,清人笔记及其它文献资料中有不少女性嗜读红楼的记载,痴迷者甚至以《红楼》为性命①。不仅如此,她们还将自己的感触与...
周汝昌自诩的《红楼梦》“大对称结构” 周汝昌先生晚年多次著文出书宣传《红楼梦》有个“大对称结构”。他的大对称结构对《红楼梦》而言是万能的,是决定一切的,还是决定我国...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以下称《风月宝鉴》批语) ——甲戌本第一回针对“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而有...
往日,读俞平伯先生论《红楼梦》诸文,深感老一辈学人宏博浑厚,如入宝山,所获甚丰。唯其“林黛玉谈诗讲错了”一节,虽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发前人之所未发,而轻言曹公“...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对《红楼梦》文学史地位的评价;显然,鲁迅先生的意思主要是就《红楼梦...
内容提要: 《红学札记》研究手稿十三篇,是茅盾在20世纪60年代撰写《关于曹雪芹——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报告时,参阅有关《红楼梦》评注、解释、索隐等书作札记而形成的...
【摘要】 《红楼梦》有五个题名,其不同的题名实际蕴含着不尽相同的小说创作观念。从《风月宝鉴》题名的"寓劝戒",到《石头记》和《情僧录》题名的"实录其事",再到《金陵十二钗》...
【内容提要】 《红楼梦》研究面临着路径、方法的重新考量的问题。新旧“红学”试图以影射、自传阐释文本的途径矛盾丛生,愈走愈窄。而通过广义的互文视角,却可以揭示出这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