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是变化发展的,有些曾经广泛运用的字词,随着时间的流逝,语音和语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有的字保存在方言中,却在普通话中消失了;有的在普通话中也是可见的,但是方言中的...
【摘要】据出土文字材料,并参照后世文献,清理出春秋时期行用,后世换用字种或异构字形且线索比较明确的字例68个,其中换用分化字的8个,挟用假借字的22个,换用异构字的38个。...
【摘要】诗性问题的核心是语言问题,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诗性语言是能指偏向型语言,诗性是由能指符号主导的。印欧语系的语言是第一能指主导的语言,第二能指无独立性,故其诗性主要...
编者按: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刘丹青研究员于2018年9月19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上的发言稿。 印在会议手册“发...
编者按: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刘丹青研究员于2018年9月19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上的发言稿。 印在会议手册“发...
“第九届世界非洲语言学大会(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African Linguistics)”于2018年8月25日-28日在摩洛哥穆罕穆德五世大学召开。“世界非洲语言学大会是非洲语言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
“第九届世界非洲语言学大会(The 9th World Congress of African Linguistics)”于2018年8月25日-28日在摩洛哥穆罕穆德五世大学召开。“世界非洲语言学大会是非洲语言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诗体以齐言为主而不是以杂言为主,在齐言中又以四言、五言和七言为主而不是以三言和六言为主,这是古今熟知的现象,但是却缺少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
内容提要: 南宋诗学的“中兴”,由陆、杨、范、尤“四大诗人”至姜夔而告完成。陆游不仅“草书歌”别具一格,也是南宋的书法大家,他的行草书以劲逸稚拙的体态和神驰意造的气...
内容提要: 文人独创是中国章回小说最富有生命力的创作方式,它给章回小说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早期世代累积型小说主要取材于前代历史和传说,文人独创小说取材于发生在作家身边...
内容提要: 辛弃疾有《临江仙》词24首,是两宋间留存《临江仙》词调最多的词人,在《临江仙》词调的创作以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辛弃疾留存的24首均选用双调60字基本体,格律...
...
内容提要: 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所有的文学都有文本。口头文学的本义是一种通过口头流传的文学,在口头表达之前已经存在,它的文本存储在人的大脑里,称之为脑文本。脑文本是...
内容提要 : 通过编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民间文学》,进一步深入学习与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间文学思想。他们注重以时代为中心考察民间文学及其发展。中...
【摘要】词体声律既受词乐的制约、包含音律的映射,又继承、发展了诗文格律而富于汉语言的内在音乐性。词体声律学即有关词体声律的学问或学科,包括词乐、词调、词律、词韵、...
摘要:宋词的叙事讲究顺序与结构,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将各类材料联结成文,使宋词文本呈现出多样的叙事模式,突显出词人的感情。本文从宋词叙事的时间顺序入手,将叙事结构归纳...
摘要: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于文献的重视有目共睹,无论是新的出土文献的利用抑或传世文献的重新开掘,皆被视为推进文史研究的重要基石。并且,文史研究如何基于文献学而开展,文献学...
摘要:对"切"的追求,是清代诗学中的突出倾向。"切"的凸显与近世诗歌的日常化趋势有密切的关联,它体现着古典诗歌映照世界的独特方式。这一观念的盛行,更为精细地雕塑了日常...
摘要:词调通俗便于普及,内容简明便于记诵,以知识记忆为主要功能的歌诀词,是历代词作中罕被关注的一种类型。它包括占验、偈颂、内丹、劝世、汤药、算法等多类作品,以宣教型歌诀...
【摘要】《易经》是中华民族的群经之首,自上古成书以来,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思想家、学者和普通人,历代的解读和阐释,滚雪球般地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周易》诠释学。《周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