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辛弃疾二十四首《临江仙》的体式及其词谱学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8-09-30 《文艺理论研究》 朱惠国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辛弃疾有《临江仙》词24首,是两宋间留存《临江仙》词调最多的词人,在《临江仙》词调的创作以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辛弃疾留存的24首均选用双调60字基本体,格律处理十分严谨,平仄安排不仅符合《临江仙》的声律要求,甚至比《词律》和《钦定词谱》所总结的谱式更符合创作实际。辛弃疾24首《临江仙》的句式、韵位等主要由词调本身决定,但辛弃疾对词调、体式的选择以及对词调固有声情特点的遵循,使其词总体呈现出舒缓流畅的声情特点。24首词大部分作于辛弃疾退居江西时期,作者有较多时间观察农村的美景,体验家居的闲适乐趣,因此词的题材虽然比较广泛,情感层次也比较多样,但总体上呈现出和谐冲淡、舒缓雍容的特点,与《临江仙》60字体流丽谐婉、舒缓和畅的体式特征相一致,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辛弃疾所用的《临江仙》60字体较为后出,由58字体变化而来,但由于增加了律句,使其更加和谐整饬,受到文人普遍欢迎。从留存的作品看,这一体式首见于滕宗谅,由苏轼初步成型,中间经叶梦得等人的创作实践,最后由辛弃疾确定其词调风貌和词谱定式,并通过大量创作而彰显其活力与影响。
    关 键 词:辛弃疾/《临江仙》/词调/体式/词谱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词体声律研究与词谱重修”[项目编号:15ZDB07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词学,唐宋文学研究。
     
    《临江仙》是两宋间最为流行的词调之一,被词人大量使用,现留存下来的词作多达486首。据刘尊明、范晓燕两位先生统计,该调在当时所有的词调中排第九位。而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有《临江仙》词24首,是两宋间留存《临江仙》词调最多的词人,在《临江仙》词调的创作以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辛弃疾词以雄豪著称,而《临江仙》采用平韵,以七言为主、杂以六言,和四言、五言混合组成,格律上与律诗比较相近。龙榆生先生认为,类似《临江仙》等“用平韵而以四言和五言或六言和五、七言混合组成的短调小令,它们的音节态度基本上也是属于流丽谐婉这一类型”(《词学十讲》51-52)。因此在论及辛词时,《满江红》《水调歌头》等适宜于表现雄豪气概的词调被关注较多,而《临江仙》这类总体风格偏于流丽谐婉的小令则较少提及,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辛弃疾词的总体把握。那么,《临江仙》一调为何能够受到辛弃疾的喜爱,他所作的《临江仙》在体式和格律上有何特点?在词调的发展过程中有何意义?这些均是我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故本文不揣浅陋,尝试从体式、句式、格律、声情等词调要素入手,联系《临江仙》60字基本体的产生与定型过程,专门对辛弃疾24首《临江仙》的体式以及词谱学意义进行考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辛弃疾《临江仙》所用体式
    现存词谱中,辑录词调最丰富的要数万树《词律》、王奕清等所编《钦定词谱》以及秦巘的《词系》,考虑到《词系》流传不广,且其排印本尚有不完善处,故本文主要以万树《词律》和《钦定词谱》,即通常所说的“谱”“律”为主要依据,结合龙榆生先生所编的《唐宋词格律》,对辛弃疾24首《临江仙》词的体式进行分析,探求辛词《临江仙》在句式结构、平仄变化以及声情、内容等方面的特点。
    《词律》载《临江仙》调14体,以和凝“海棠香老春江晚”(54字)一词为正体,另有56字、62字、74字、93字各1体,60字2体,58字7体。考虑到《词律》以字数为序,其正体的意义并非很大。《钦定词谱》载《临江仙》调11体,也以和凝《临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一词为正体,但“此词前后段两结句,俱七字,见《花间集》和词两首,唐宋元人无照此填者”(662)。也就是说,此体虽列为正体,但只留有和凝两首,唐宋人事实上并未照此填词。与《词律》相比,《钦定词谱》最大的区别是剔除了柳永的两首,即74字体和93字体。编者指出:“《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作《临江仙》,今据《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故不类列”(661)。按:柳永“变旧声,作新声”(李清照254),改变、创制不少新调,因此他的74字体和93字体虽依然名为《临江仙》,实际已是新调,用《临江仙引》《临江仙慢》名之,反映出新调的音乐特点,无疑是正确的。因此《钦定词谱》于《临江仙》之外,将两调单独开列。卷十七收《临江仙引》两体,例词均为柳永之作;卷二十三收《临江仙慢》一体,例词亦为柳词,并注:“此调只有此词,平仄无别首可校”(1541)。其后秦巘《词系》也沿袭此思路,但他从调名本意的角度来谈,在《临江仙》调后专门注曰:“此咏水仙祠,取本意为名,与《临江仙引》无涉,宜分列”(139)。因此除卷三收入《临江仙》15体外,又分别在卷八收入《临江仙》(93字)和《临江仙引》。其中93字体虽依然名为《临江仙》,但专门在例词后注明:“此与《临江仙》小令迥不相侔。叶《谱》有‘慢’字,宜另列”(450)。可惜龙榆生先生在《唐宋词格律》中再次收录93字体,虽然这由其谱例所定,①并且注明“柳永演为慢曲,九十三字”(引用作品26),毕竟不妥。但龙先生此书以简明、实用为特色,于《临江仙》一调总共只收4体,除93字的慢曲,另三体为:58字两体,句式分别为:76745,76745和66755,66755;60字一体,句式为:76755,76755。大体反映出《临江仙》一调的实际创作情况。
    辛弃疾24首《临江仙》②体式一致,为分析方便,试将其句式与平仄情况按韵句胪列于下:
    
    24首词的平仄使用总体非常有规律,但也有少量特例。如第一韵的第五字从格律上看,本应皆为平声,但《临江仙》(春色饶君白发了)“春色饶君白发了”中的“白”字为入声,这应该属于古人“以入代平”的情况,即沈义父《乐府指迷》所说“其次如平声,却用得入声字替”(280)。因此上表第一韵第五字的平仄统计虽然为23/1,其实可以视为全用平声。另,第一韵的第12字,其中《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忆醉三山芳树下,几层风韵忘怀”中的“忘”字为平去两读,周兆基《佩文诗韵释要》于下平七阳中列入,注曰“遗也,忽也,漾韵同”(62),因此也在统计中直接视为平声。
    通过对上述24首《临江仙》的平仄统计,可总结出辛弃疾《临江仙》词的谱式为: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平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韵)③
    显然,辛弃疾《临江仙》选用的是双调60字体,采用76755,76755句式,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这一体在两宋间使用最为频繁,可视为《临江仙》词调的基本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