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王继军:《望春风》,芥子般大小的信念 2017-10-14
格非在其长篇创作中总是力图要在世事颓败之际为主人公寻找到像芥子那么小的一点点信念,有了这么一点信念,虽然不能“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但是,至少是可以开始做事了,...
[作品评论] 陆楠楠:机器人的诗意奇想 2017-10-14
我是在一个冬天的午后读完飞氘的这部《去死的漫漫旅途》。窗外狂风大作,据说近百年来最低的局地历史同期温度即将在这两天出现,但是北方的室内依旧温暖如春,当然,如果你打...
[作品评论] 彭程:这里盛放了丰盈的感受和思考——读梁衡“中华人文古树”系列散文有感 2017-10-14
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近年来寄情古树,四处打探寻访,神州大地的多处高山平原,沙漠海岛,林间水畔,都留下了他的履迹,并已在《中国绿色时报》上陆续刊出了“中华人文古树系列...
[作品评论] 俞 胜:勇向潮头立 敢为天下先——读赵晏彪长篇小说《中国创造 2017-10-14
作家赵晏彪曾在石化行业工作十余年,无论从生活经验还是写作能力上,对工业题材都有比较准、精、深的掌控。离开石化行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沉淀,他以改革开放带来的心灵...
[作品评论] 李进祥:泥土里开出的鲜花——谈“拇指作家”马慧娟的散文创作 2017-10-14
马慧娟是以“拇指作家”之名为很多人知道的。新华网有关于她的一则报道,说她“6年来在田间炕头坚持用手机写了40多万字的随笔和散文,光手机就摁坏了7部,记录了像她一样的西北...
[作品评论] 孙晓娅:行走的诗学与心灵的寻绎——评朱涛的诗 2017-10-14
时隔20年,朱涛重回诗坛,以灵感和创作的井喷之势再度与诗歌切近。诗集《半轮黄日》(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收录了其一年来创作的百余首诗作,其间不难发现诗人20世纪...
[作品评论] 黄尧:菩提风语——兼评禾素散文集《风中的蔓勒梗》 2017-10-14
一 自我到来,菩提悬垂为铃,摇曳为歌。 自我到来,石头开始新的纪元,河里的青苔放逸漂漂的青丝,将岁月之水送到最清浅的彼岸,那里,绿树比仿云峦,小草比仿雨幕,梦如云毯...
[作品评论] 张学昕:神性·激情·体温——漫谈迟子建的创作 2017-10-14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的作家中,迟子建是为数不多的没有“混迹”在某个潮流里的作家之一。三十多年来,文学史和评论界几乎没有办法将她划进某种“类型”,无法以一种个...
[作品评论] 刘大先:诗是尘世的安慰——简评回族诗人马绍玺的诗歌创作 2017-10-14
诗最根本的底色是真诚——我没有用“诗歌”,而是用“诗”,是因为吟咏传统断裂已久,“诗”和“歌”早已分为二途,“诗”更多诉诸于视觉阅读和沉思,“歌”则日益在大众文化...
[作品评论] 李黎:《还魂记》的三重奏 2017-10-14
长篇小说的强音 在技术日新月异且产生出无穷尽的娱乐项目的年代,作家陈应松潜心写一部《还魂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这样的长篇小说是一件令人感叹的事情。揣...
[作品评论] 王雪婷:一曲美的赞歌 2017-10-14
“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我总是一再启程,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简洁而略带哀伤的语调,平静而悖论化的表述,直刺人心底而极富感染力的内指向语言。“我想,如...
[作品评论] 雷达:如何书写今天的“农民性”——评康志刚长篇小说《天天都有大太阳》 2017-10-14
康志刚的长篇小说《天天都有大太阳》是一部难得的正面描写当今乡村现实生活的作品,作者用大跨度去表现农民近30年在改革开放中经历的裂变和疼痛,奋斗与彷徨,并且还探索了我...
[作品评论] 绿妖:举微火照亮时代的脸——评张莉《持微火者》 2017-10-14
认识张莉时她还叫翩若,翩若惊鸿的翩若,一个文艺的网名。事实上,她从不讳言自己的文艺女青年的过去,而我眼见她从一个写影评、书评、甚至小说的女文青,一步步成为今天的评...
[作品评论] 刘欣玥:细草微光,皆成诗味——从旧海棠的《下弦月》说起 2017-10-14
时间在小说内外的流动从来都是不均质的,读旧海棠的小说,常让人顿生四下静谧,天光渐慢之感。故事往往并不多么复杂,但说故事的人,却像是存了心要将它一丝一缕地抽出来,再...
[作品评论] 冯海燕:疼痛乡村的诗性表述——评海莲短篇小说《蝴蝶河》 2017-10-14
在已然相对成熟的中国乡土叙事体系中讲述农村男女的悲欢离合,是一种很冒险的写作。由于叙事经验的庸常化趋势,作者技术层面的拷量就成为标高。 海莲短篇小说《蝴蝶河》(《中...
[作品评论] 朱德发:精心营造小说艺术王国——读《郭澄清短篇小说选》有感 2017-10-14
经典作家之 郭澄清 体察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是否按照美的规律营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或直接访问作家并与之倾心交谈,或查阅背景材料以了解其创作语境、心境与潜在动机;然而...
[作品评论] 解志熙:《平凡的世界》的几种读法 2017-10-14
多年来,我在旅途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当邻座的旅友们——不少人显然是来自乡村的新大学生或早已就业的老大学生——知道我是从事语文教学的大学老师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向...
[作品评论] 李建周:藏在身体里的事物——读青小衣诗歌 2017-10-14
初读青小衣的诗歌有一种明显的诧异感。倒不是因为她的诗歌有多么先锋或者另类,而是因为其诗歌中过于雅正的生活景观和清洁的生命气息。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诗人形象是最切合...
[作品评论] 施战军:与小说家过招的人——《和小说家过招》序 2017-10-14
我自知,我是不具备给朱小如先生的书写序的资质的。 在文学行当中的资历、见识、影响和为人做事的诸多方面,他都是我的师长。况且,二十年的交往中,他作为每每在大的审美判断...
[作品评论] 朱玲:哲学视界上的人文情怀——读毛梦溪歌词集《幸好与你遇见》 2017-10-14
《幸好与你遇见》书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经典的爱情诗句,如蛊如禅,如泣如诉,从古至今,虏心锁玉,绵延痴缠。它之所以有如此生命力,是因为它触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