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吴义勤:散落山间的红色基因 2017-10-14
《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 铁流、纪红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铁流和纪红建的报告文学新作《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是一部扎根大地、拥抱历史、情系老区人民的有思想、...
[作品评论] 戴 平:《汤团王》,张文龙的眼睛 2017-10-14
《汤团王》张文龙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汤团王》收集了张文龙先生所创作的十部剧本和六篇中短篇小说,计四十余万字。这是作者三十多年来从事文艺创作的一个检阅,也展示了...
[作品评论] 陈若谷:《阴翳年纪事》,永无折返的逃离 2017-10-14
林培源常常在小说里处理“逃离”和“破碎”的经验,在小说《阴翳年纪事》里,对于这种经验的勾勒已近炉火纯青,只三言两语,就把阅读的心情包裹在了一个凝滞的低气压里。小说...
[作品评论] 李炳银:《大国担当》,与魔鬼博弈 2017-10-14
王锦秋、洪建国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用真实的文学记述表现了中国在世界重大事务问题上的担当精神和行为。2014年2月前...
[作品评论] 李 丽:《空巢》,如何安然地老去 2017-10-14
《空巢——乡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启示录》(作家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是湖南作家彭晓玲的最新作品。作者历时两年,跑遍8省市13个县市区,采访近70余名老者,选取其中具有典型意义...
[作品评论] 丛治辰:《眩晕》,谈不上什么失败,只是未老先衰 2017-10-14
祁媛的小说新作《眩晕》(刊载于2016-5《收获》)有一个精彩的开头,那是一场精壮男子与衰老女人的性爱。但精彩与性爱无关,祁媛显然并不想以此廉价地招待读者,甚至恰恰相反:...
[作品评论] 广子:《鲜花宁静》,心怀厚爱的悲情歌者 2017-10-14
诗人谷禾曾写过许多关于父亲的诗,并因此享有“父亲诗人”的美誉,他的诗集《鲜花宁静》分为四辑,分别为《父亲回到我们中间》《刀子和刀子》《少年史》《即兴集》。但在以父...
[作品评论] 舒靓芫:《北方》,跨越南北的明信片 2017-10-14
《北方》张抗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北方”是一个硬气的词。不是英国、美国的北方,是中国的——冬天可以在平原上踏雪奔走,当风刮过时,肌肤、骨肉会感到干冷刺痛的北方...
[作品评论] 丁茜菡:《望春风》,正向展合与反向回卷 2017-10-14
原标题为:正向展合与反向回卷 ——格非《望春风》的“手卷”结构 格非运用“手卷”形式的展合与回卷,在心理结构和叙述结构上完成小说创作。正向展合中,“我”与读者的情感...
[作品评论] 方岩:《美哉少年》:革命时期的“成长如蜕” 2017-10-14
叶弥可能就是本雅明所怀念的那个“讲故事的人”,这其实是面对毛茸茸的历史图景和盘根错节的故事纹路,而采用的一种不引导、不归纳、不扭曲的“虚构”态度,借用莱昂内尔·特...
[作品评论] 王慧骐:《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坚守与激情 2017-10-14
原标题为:半个世纪的坚守和对生活恒久的激情 1965年的春节前夕,复旦大学中文系二年级一个名叫蔡旭的年仅19岁的学生,在当时的《文汇报》“笔会”副刊发表了他题为《春节短歌》...
[作品评论] 饶 翔:《北鸢》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2017-10-14
当我们在谈论中华美学精神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借用卡佛这一几成滥俗的句式,无非是想表明,所谓“中华美学精神”如同“爱情”一样,是每个人都似可感知却又难以名状之物...
[作品评论] 任丽青:永葆真情,《文化名人与“涛声依旧”》 2017-10-14
文学是陶冶性情的灵丹, 是沟通他人的桥梁。中国人运用汉字这个得天独厚的工具,冲破时空的限制和古人相会,和远方无法用方言交流的人们相会,从未谋面的人可以因为汉字的因缘相交...
[作品评论] 雷 达:王保忠小说印象 2017-10-14
王保忠的小说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选材,写法及思想道德情感的倾向,有自己特有的民间思想资源和地域文化气质作为支撑,也有自己独特的调子和味道,像听山西民歌一样的荡气回肠。...
[作品评论] 黑陶:《永远无法返乡的人》,时间的秘密 2017-10-14
“在某些寂静的时刻,我体内会扑通一声,恍如心脏又恍如是水桶,一下子撞破水面,在凉意和黑暗中不断下沉。”我以为,这种“时刻”,就是在日常生活之外,诗人写作此书的时刻...
[作品评论] 刘琼:故乡需要怎样的书写——关于缪俊杰长篇小说《望穿秋水》 2017-10-14
小说虽是虚构艺术,不像散文、诗歌那么直接,但终究会暴露作家的生活底色、情感底色和价值底色。发掘这些底色,其实是评论的一大乐趣。对于新作《望穿秋水》,尽管缪俊杰再三...
[作品评论] 郭艳: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半点尘——写在王彬先生《红楼梦叙事》新版 2017-10-14
王彬先生《红楼梦叙事》新版的面世,满足了很多欲购此书而不得的红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心愿,尤其是对于后辈学人来说,如何从文本细读角度看《红楼梦》,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视...
[作品评论] 王春林:《随园》,生命的空洞虚无与历史隐痛 2017-10-14
近些年来,大约是从他的那部中篇小说《怀雨人》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起始,弋舟的小说写作就逐渐地风生水起渐入佳境。这期间,他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便是由《等深》《而黑夜...
[作品评论] 黎金飞:文学高空遭遇“暴风雨”——关于《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 2017-10-14
【有感而发】 正如诗人杨炼所说,傅小平“是一名无孔不入的文学侦探”,并认为他的文学对话本身就是精彩的文学作品。在《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作品评论] 石一宁:文明视野下的国家与人——关于朱东长篇小说《沧海之约》 2017-10-14
边境划界谈判、南海岛屿之争、中国与邻国B国在隐蔽战线的战斗、中国与超级大国A国在网络上的意识形态攻防,忠诚与背叛、崇高与堕落、敌人与朋友的反转、爱情与友情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