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郝庆军:唯美与纯真——黛安童年忆旧散文小品简评 2017-10-14
一 拿到黛安即将出版的散文集《月光下的萝卜灯》书稿,是一口气读完的。很久没有如此享受而酣畅地阅读这样纯美精致的散文小品了。这本散文集足足有五十篇,篇篇情感饱满,俱是...
[作品评论] 西藏书写及其空间美学 2017-10-14
赵牧 ,1975年生,山东省单县人,文学博士,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研究及文学批评。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础...
[作品评论] 破碎的时间 2017-10-14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组织时间的方式不同,小说所呈现的面貌也就不同。我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写作,显然是以时间观念统摄小说叙事的。现实主义写作与传统写作所以不同,就因为,...
[作品评论] 付秀莹:为我们身处的时代存照——评张荣超长篇小说《镇长》 2017-10-14
2016年是长篇小说大年。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在颇受瞩目的优秀作品中,乡土题材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由此,有评论家发文称,乡土文学“依然强劲”。在社会转型期,时代生活正在发生...
[作品评论] 梁盼盼:“革命”与“身体”的“20世纪中国女性史”——重读《玫瑰门》 2017-10-14
《玫瑰门》成书于1988年,是铁凝迄今为止最为复杂深邃的小说,因而是铁凝研究的中心文本,也是当代女性文学研究重要的讨论对象。1994年,学者戴锦华的《真淳者的质询——重读铁...
[作品评论] 城镇叙事与中国阿甘 2017-10-14
怎么样用文学来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故事?这可能是任何一个有野心和雄心的当代作家都孜孜以求试图进行独特性创造的主题。但同时,无论是谁,都会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虽...
[作品评论] 夏烈:淡墨的悲苦——读草白的小说 2017-10-14
1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佛家讲“六根”与“六尘”,然后讲堪破。 对于文学艺术,却恰好是在这些根根尘尘上作文章,讲这些根器上的通感,讲这些身体与灵魂上的百感交集...
[作品评论] 曹寇《母亲》:“真相”的虚妄与脆弱 2017-10-14
在中篇小说《母亲》(《红岩》2017年第2期)中,婚姻和家庭、亲情与爱情构成了一幅历历在目的图景,纷乱、真实而细致,于冷峻戏谑之外,因“真相”的无从捉摸而几近令人悲戚。...
[作品评论] 何平:对文学史的纠偏——关于《中国“60后”作家访谈录》 2017-10-14
《中国“60后”作家访谈录》是一本文学史家做的研究性访谈,自然处处有史家见地。但这本书里却没有我们熟悉的苏童、格非、迟子建、毕飞宇、韩东、李洱等“60后”作家的中坚力量...
[作品评论] 子弹飞翔化信史 2017-10-14
长篇报告文学《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创作纪实 一颗饱浸抗日英雄陈年旧血且锈迹斑斑的子弹,由开国中将刘飞所携,从江南水乡呼啸而来,在历史的天空划出炫目弹道后,已然蝶...
[作品评论] 鲁敏小说集《荷尔蒙夜谈》:荷尔蒙是一个人自己的乱世 2017-10-14
鲁敏的文字越来越透出独特的小说感,读来鲜朗流畅,这或多或少掩饰了作品的一些不足。荷尔蒙与创造力的关系是她这些作品的一个触发点,她借小说中人之口道出,“经验是艺术的...
[作品评论] 刘晓闽:出家路上的尘世漫漫——关于《出家》中的两个人物 2017-10-14
青年作家张忌的长篇小说《出家》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热议讨论,也引发了大家对当下出家、和尚这个现象的关注。《出家》讲述的是:农村青年方泉带着妻子和女儿到城里生活,他以...
[作品评论] 浅谈《风雪夜归人》的艺术魅力 2017-10-14
吴祖光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他的代表作《风雪夜归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目。该剧作创作于1942年,讲述了民国时期京剧名伶魏莲生少年成名,与法院院长苏弘基的...
[作品评论] 孙佳山:生态话语与这个时代想象力的穹顶——《三体》的思想资源及其限制 2017-10-14
编者按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是,生态话语如何内在地限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幻的想象力的关键。本文以小说中提到的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为切入点,将生态话语视为《三...
[作品评论] 朱羽: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物”与“心”—— 关于《艳阳天》的 2017-10-14
内容提要: 20世纪60年代激进化后的文学表达关联于“物”的难题。这一难题关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又中介于当时的政教机制,并由后者提供规范性的解决途径。《...
[作品评论] 阎晶明:“须仰视才见”——鲁迅阅读心史 2017-10-14
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分别为《朝花夕拾》《坟》《中国小说史略》《彷徨》《死魂灵》(译作)《鲁迅全集》的封面。 制图:张芳曼 99年前的5月,《新青年》月刊发表了鲁迅短篇白...
[作品评论] 樊迎春:蒙尘的年代——读黄茜《流杯池》 2017-10-14
徐太太坐在沙发上剥荔枝。这是今年的第一批新荔,青黄里透着烂醉的酒红。徐太太翘着涂了水银蔻丹的指尖,把那饱圆的荔枝用指腹一挤,就着细微裂缝,轻轻巧巧剥出一壳荔肉来。...
[作品评论] 柳建伟:成长中的少年孤独——读长篇小说《寻找张展》 2017-10-14
20多年来,孙惠芬以一种“挖一口深井”的坚持,致力于用小说描绘物质日益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中人的精神贫乏、孤独与苦闷,先后创作了《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致无尽关系》《...
[作品评论] 李屹:从北平到北京,《我们夫妇之间》中的城市接管史与反思 2017-10-14
自1951年陈涌在《人民日报》的《人民文艺》副刊上将萧也牧的文学趣味定义为“小资产阶级趣味”开始,伴随着对《武训传》的批判,《我们夫妇之间》的文学意义受到批判和质疑。此...
[作品评论] 谢尚发:想象历史的途径——以丁东亚小说《云落凡尘》为例 2017-10-14
一 近年来,“80后”写作常被认为“欠缺历史感”。随着批评声音的增多,他们纷纷开启写作的转向,以提供自己这一代人的历史观。丁东亚的创作也在这股“转向的洪流”之中:他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