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儿” “四儿”,指南明四帝一监国中的第四个政权——邵武政权。 顺治三年(1646)八月,隆武帝在汀州遇害。十月,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就任监国。赣州失守后,小朝廷逃...
文中所言“新批评”,即英美“新批评”——20世纪20至50年代在英美崛起并流行的不同于传统的批评理论,“新批评”没有统一的理论主张和具体组织。1943年,布鲁克斯说“‘新批评’...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辉煌巨著,同时又是一部伟大的具有神话思维、神话意志的鸿篇巨制。《红楼梦》的主体讲述的是女娲补天所剩顽石“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
秦可卿之病源 关于秦可卿(崇祯帝,见第十三回)之病,张太医道:“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
一、贾敬即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年),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年号嘉靖。嘉靖帝在道士邵元节和陶仲文的蛊惑之下,酷好修道,不住皇宫住西苑。在位四十五年,大部分时间不上朝...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了很多意象来衬托作为主角之一的林黛玉———其中既有人文意象如湘妃、西施等,又有自然意象如斑竹、芙蓉花等,用以隐喻林黛玉的相貌或性格或思想或命...
无论《牡丹亭》还是《红楼梦》,均为中国古代文学精品,极具艺术感染力,明清“二梦”本身所描写的社会内容十分沉重,表现的思想也非常深刻。二者都艺术地展现了梦魇般的现实...
1903年夏,王国维对叔本华哲学产生了兴趣,并于1904年7月撰写了《〈红楼梦〉评论》,是为“第一篇完全引用西方哲学及文学之理论而写成的中国文学批评专著”。[1] 王国维的天赋秉性...
一、“清虚观打醮” 本回接续第二十七回“饯花辰”,写“花朝节”的另一项活动——“花神庙陈牺献乐”,即“清虚观唱戏献供”。 本回凤姐又是鼓动,又是激将,调动起了贾母的...
一、宝玉的年龄 宝玉的年龄是解读《红楼梦》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 第二回宝玉“衔玉而生”,而宝玉及其通灵宝玉代表北京朱明皇权,所以宝玉的年龄其实就是北京朱明的皇帝数。...
一、《红楼梦》的章回结构 “元妃的四出戏” 元春“省亲”共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脂砚道:“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
一 接受美学与本文的关联 接受美学滥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此前,“西方文艺理论在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将研究对象的重心放在作者身上。”[1]接受美学则...
“相思局”与“松锦之战” 有人从“贾天祥”之名联想到文天祥,推论出贾瑞即洪承畴,正如是也。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正如其“人生自古谁...
一、秦可卿即崇祯帝 在《红楼梦》中,有关秦可卿的章回笔墨并不多,但不管是其生,还是其死,都笼着薄雾,罩着轻纱,处处透着神秘。 第五回介绍秦可卿时,说她是贾母“重孙媳...
1、 引言 《红楼梦》的诗化,是她问世以来吸引无数人的原因之一,是她巨大魅力的重要侧面。所谓“诗化”不是说要将小说按照诗的格式写,而是指小说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叙述客观事...
一、“杨妃宝钗” 第四回:“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一、贾芸即崇祯帝 本回贾琏介绍贾芸道:“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宝玉道:“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象我的儿子。”脂砚道:“何尝是十二三岁小孩语。” 崇祯帝是...
在明清小说中,《红楼梦》是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它是由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写就而成的,有着极为强烈的现实意义,预示着封建制度必将走向...
一、“彩明” “脂批”在本回为“彩明”而内讧。“甲戌眉批”道:“宁府如此大家,阿凤如此身份,岂有使贴身丫头与家里男人答话交事之理呢?此作者忽略之处。”“庚辰眉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