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 寻找流苏树——读韩国小说《流苏树》 2017-10-29
1 《流苏树》[韩]朴范信著王慰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前些年,韩国的青春小说在中国大行其道,甚至可以说占去了中国青春小说的半壁江山,可是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什么呢?普通...
[明四大奇书研究] 孔融:传递正统观念的“过客” ——从《三国演义》孔融与曹操的关系说起 2017-10-29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孔融与曹操是死对头,二人的关系从来就是水火不容。《三国演义》也正是按照这一思路,来表现孔融与曹操的关系。虽然孔融在《三国演义》中只是一个“过客”...
[明四大奇书研究] 历史人物的社会价值与史学求真 ——对“把诸葛亮拉下‘神坛’”的思考 2017-10-29
《三秦都市报》2007年6月15日A4版刊登了6月12日在西安举行的“《出师表》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关于对诸葛亮看法的学术观点, (1) 看完之后,很有感触。深思之后觉得,历史人物的...
[英美文学] 杨业治与德国文学研究 2017-10-29
1929年6月7日,清华大学举行毕业生大会。"清华大学部,成立四年来,今年系第一班毕业。旧制之最后一班与国学研究院之最终一班亦均于今年毕业,故本届毕业之情景,有空前绝后之意...
[明四大奇书研究] 论赵云 2017-10-29
在《三国演义》的亿万读者心目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除了诸葛亮之外,就要算赵云了。十分有趣的是,日本的广大《三国演义》爱好者在评选“你最喜爱的三国人物”时,也把赵云...
[英美文学] 论中西方小说心理描写之差异 ——兼谈《金瓶梅》心态描写 2017-10-29
中、西方小说(指古代),是在各自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花朵。因民族、文化等诸多原因,差别是较为明显的。就以二者的心理描写而言,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表现了各自的...
[英美文学] 女真“本曲”文学史意义之考察 2017-10-29
一 《金史·乐志》这样描述金朝的歌舞音乐:“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乐,然而未尽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际,日修月葺,粲然大备。其隶太常者,即郊庙、祀享、大宴、大朝会宫...
[明四大奇书研究] 历史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神化” 2017-10-29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小说《三国演义》对促进诸葛亮故事在民间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七实三虚”的内容往往使读者真假难辨,甚至以假为真。本文力图在辨清历史与演义关...
[英美文学] 一位老作家的祝愿 2017-10-29
我从东京的小小书斋里,谨向“中日青年作家会议·2010”表示祝贺之意并寄以期待之情。 我所敬爱的一些作家好像作为嘉宾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他们对青年作家们同样怀着祝贺和期待的...
[明四大奇书研究] 罗贯中是王越化名论析 2017-10-29
百余年来,经过无数学者的研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真实作者仍是扑朔迷离,众说纷纭。通过对王越著作的研读,基本可判断,王越极有可能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真正作者,...
[英美文学] 巴别尔接受史:20世纪俄罗斯精英话语的裂变与重组 2017-10-29
作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位无与伦比的短篇小说大师","当代文学通往共产主义曲折而复杂的道路上的新的路标",伊萨克·巴别尔(Исаак Бабель Isaac Babel, 1894-1941)给后人留...
[明四大奇书研究] 民间传说中关羽形象塑成探析 2017-10-29
在小说《三国志演义》以及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羽故事的传播影响下,关羽形象更广泛地走向民间。在民间广袤的文化土壤上,劳动人民以特有的方式表现出对关羽形象的接受和再创造。...
[英美文学] 格式塔心理学与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美学特征 2017-10-29
晚明的袁宏道,是一位具有先进审美观和注重创新的作家。他一生热爱山水,创作了80多篇游记散文。他的游记散文超过前人之处,主要是能从审美心理的视角,表现山水之美和任性...
[英美文学] 环境影响创作 主题催化文风 ——柳永与太宰治之比较研究 2017-10-29
在文学史上,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文学是既平行发展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前者曾是后者文化与文学的放送国,日本13次遣唐使来华,不仅学习了中国当时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英美文学] 翁达杰:以诗意抵抗真实的残酷 2017-10-29
1 “小说是一个大口袋,它可以容纳任何东西,只要你找到某一种方式把它们架构起来。”在与爱尔兰作家科伦·麦肯的对话中,迈克尔·翁达杰的这句话,可以作为他在创作中注重文体...
[明四大奇书研究] 林庚先生谈罗贯中笔下的“赤壁之战 2017-10-29
研究者无不惊叹于《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丰满、极富生命力的描写,但是鲜有能像林庚先生这样把“赤壁之战”分析得如此透辟精彩。学界一致认为,林庚先生的《“赤壁之战...
[明四大奇书研究] 刘备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大异其貌之文化成因 2017-10-29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作为位居领袖和统帅地位的蜀汉集团领袖,忠孝两全、仁义兼备,是当之无愧的集团道德领袖,但他在智慧、力量、军事技术,以及在文本中的生动性、复杂性...
[英美文学] 东方学研究中的权力话语及运作机制--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学》(上) 2017-10-29
产生于l8世纪的西方所谓"东方学"或"东方研究"不仅包括了西方对东方在学术上带有倾向的研究,而且包括了西方在客观世界、政治和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中对东方所持的根深蒂固的偏见...
[英美文学] 神话的魅力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之比较 2017-10-29
中国上古神话和古希腊神话都产生于氏族社会,分别反映了人类在幼年阶段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和认识。但是,两者却有很大的不同:希腊神话保存得很完整,构成希腊民间口头文...
[英美文学] 思考犹太问题的悲喜剧 ——评2010年布克奖获奖小说《芬克勒问题》 2017-10-29
霍华德·雅各布森,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现年68岁,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当过电台主持人和专栏作家。2010年10月12日获得英国布克文学奖。 去年,英国最负盛名的年度书奖布克奖颁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