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邀请,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于2008年5月21—31日来中国访问。22日,帕慕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题为“我们究竟是谁?...
中国新诗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深深打下了西方文学的烙印,并且用十年一变的时间,把西方近百年的诗艺重新集中学习了一遍,这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中国学者如江弱水等,对此都...
莱辛不愧为诺贝尔文学得主,无论是她前期的非洲主题的小说,科幻小说,还是后来的女性主题的小说,无一例外都是不朽之作,代表作《金色笔记本》就更不用说了。可在某些评论家...
《自深深处》是王尔德在雷丁监狱中写给情人波西的一封长信。此信在王尔德去世后,于1905年删节后刊印,手稿由其密友 罗伯特·罗斯捐赠给大英博物馆,条件是60年内不可公开,所以...
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作家病逝他创作的《白轮船》曾感动众多中国读者——— “你已经听不见这支歌,你游走了,我的小兄弟,游到自己的童话中去了。你是否知道,你永远不会变成鱼,...
美国作家吉恩·里尔2003年8月出版了他的处女作《匡蒂科规则》。小说问世后,美国成熟的大众文化市场便轻车熟路地将此书投入了步步为营的宣传操作中,使读者面前又出现了...
“两年前,我和孩子们在瑞士伯尔尼乡野漫步。我独自撇开她们,走进一个小树林。不一会儿走出来,告诉她们这部小说是怎样产生的。”这是萨克雷在《纽克默一家》的后记里写的小说产...
去年读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的书,有一个情节印象深刻: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复国主义浪潮时的欧洲犹太人,其内部观点分裂得厉害。犹太人自失去家园以后,与欧洲民族已经混居...
今年5月25日,在帕慕克北京读者见面会遇止庵先生,他告知拟写篇关于签名本的文章,谈他手边所藏签名本。平素他并不喜索签名,所说当是他喜欢的作家。 他书房现藏书籍里,还有谷...
哈尼夫·库雷西是谁,谁是哈尼夫·库雷西?这样的追问或许已经逼近了库雷西文学精神的核心。作为巴基斯坦移民后裔,库雷西迄今没有踏上过祖辈生长其中的那片土地,奇异的血统却...
读到《西方正典》,深为布鲁姆的宏大气概而折服。对这位耶鲁教授,汉语学界并不陌生,其理论著作《影响的焦虑》曾一时被引为典范。 在我看来,任何一种“述思方式”,都不可能...
【编年简史】 钱超英 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 1958年生于广州。1982、85年毕业于华南师大(本科、硕士)。 1988年在“文艺报”撰...
我是一口气读完存文学发表在《钟山》“长篇小说专号”上的《碧洛雪山》的。犹如心灵经历了一次长途艰难的跋涉,这篇小说引领我步出了喧嚣都市,恍如置身在人迹罕至的碧洛雪山...
神话产生于文字之前,是先民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神话是文学之前的文学,是经典之前的经典。神话是先民意识的最初觉醒,是先民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并有意、无意地征服世界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诗人、读者及批评家们都在哀叹:当代诗歌越来越远离大众,诗歌已经衰落了。——诗歌衰落了吗?衡量它的尺度是什么?读者的多少和诗歌的衰落有必然联系...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是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一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优秀代表之一。十月革命后库普林长期侨居法国,由于意识形态、学术体制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库普林...
今夜不长不短的雨/走过松软的沙滩/打破了泸沽湖的宁静/而更大的风暴还在路上//这时,湖岸那些百年的古树/在闹市灯火的升腾中/在黑夜无限的喧嚣里/散发着不容觉察的忧伤 ——《雨...
Title: On D. H. Lawrence’s Poem “Snake” and Its Representation of the Snake Abstract: The poem “Snake” tells a story of an encounter between a man and a snake, the latter of which is recognized as a symbol of what Sandra Gilbert id...
吉尔吉斯族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Чингиз Торекулович Айтматов,1928-2008)于2008年6月10 日溘然长逝,他的逝世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艾特玛托夫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
雷纳·韦勒克凭借其非凡的学识与才高知深的资质以及学者的敏锐既成为了驰名寰宇的文学批评大师,又是文学史研究领域的渊博学者,同时还是颇有建树的比较文学专家。综观韦勒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