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辛不愧为诺贝尔文学得主,无论是她前期的非洲主题的小说,科幻小说,还是后来的女性主题的小说,无一例外都是不朽之作,代表作《金色笔记本》就更不用说了。可在某些评论家的文章中称“再好的作家也有失手的时候,作家亦然。……”我看无论是她成果的丰硕,写作手法的多样,主题的丰富与宏大,思想内涵之深刻,在当代少有作家能匹敌。 在2007年初《裂缝》出版以来争议颇多,用《波士顿环球报》“思想”栏目编辑、作家哈维•布卢姆著的话说,“小说出版后遭到了外界一片嘘声” (布卢姆,2007)。国内也有以《与性器官有关07年诺贝尔文学得主莱辛新作<裂缝>解读》的文章评论此作的 (atangyurong,2007) 。在梁文道的《莱辛的“伟大的失败”》称其是“伟大的失败”,我倒很看重她的闪光点。此文将以女性的眼光从小说的后现代特征和预言性细细解读此作。 融入后现代的大流 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统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点,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与这些启蒙主义规范相对立,它把世界看做是偶然的、没有根据的、多样的、易变的和不确定的,是一系列分离的文化或者释义,这些文化或者释义孕育对于真理、历史和规范的客观性和身份的一致性的一定程度的怀疑。 后现代性的文明是一个分裂的文明,一切都被分裂成了碎片。小说也被分解了,不再是以前意义上的小说,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主人公。《裂缝》就像在《莱辛的“伟大失败”》中提到的那样,没有主人公,没有情节。只是一些历史的片段和讲述者的评论交织成的一张网,一张展示作者写作意图的网。恰恰在这张网络里,处处都是故事,都是一个个人的故事,一个个可以分开来理解的故事。比如在故事开头罗马参议员在窗口观察到的那一幕,是一幅丰收图,家里丰收后的喜悦、欢快与忙碌的家境图,那可也其乐融融。讲述者也强调,他也居住其中,当然也分享其中的快乐。以及女奴罗拉(Lolla)与男奴马尔克斯(Marcus)的关系的微妙描写,以及讲述者后来的评论,那恰是现代男女关系的真实写照,看似讲述的那个时代的一对青年男女,恰恰道出了男女关系的真谛。作品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碎片的片段,作者以简洁凝炼的语言和篇幅提供给我们生动的画面,没有用很大的篇幅将一个一个人的故事完整的展示给读者,给读者留出了很大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部仅有二百六十几页的小说中,作者以两条线平行前进、首尾相接的方式,讲述了人类起源、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本小说完全是以一个个的片段的方式,讲述罗马的历史,却用两条暗线将它们串了起来,构成完整的故事,这完全符合后现代小说的特点,并没有象中国青年报社记者杨芳撰稿说的那样已经冷出了江湖,她仍然关注着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在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瞿世镜的交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她并没有远离江湖,仍然迂回于后现代文明大潮流。后现代是一个解构一切颠覆一切的时代。莱辛在此作中解构了西方经典--圣经中创世纪里有关人类起源的说法--先有男性后有女性。在《裂缝》中生活在水边的女性成了人类的先主,而男性却是单性繁殖进化到一定的时期,出现雌雄同体后的自然产物。在小说中看似偶然生得,谁都知道莱辛对生物学的广泛兴趣,以及深受沃尔夫的双性同体的影响,宁可相信,这是沃尔夫的双性同体在莱辛小说中的一种生物学体现。也颠覆了达尔文在《进化论》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解答,在《裂缝》中“裂缝”(小说对女性的称呼“Cleft”)自称是月亮的女儿,具有月亮同样的特征,阴晴圆缺,以及阴柔的一面。以及小说中已经没有普度众生的上帝,裂缝(古代女性生活的海边的一个大的裂缝)被称为神,与月亮相联系,和以“裂缝”命名的女性的潮汐相呼应。在希腊神话中是神将以“山”为象征的男性和以“水”为象征的女性促成到一起相依相伴。而在小说中是一只庞大的鹰完成了在希腊神话里由神来完成的任务,他将“裂缝”开始生下的“妖怪”(最开始的男性名字“Monster”)从“裂缝”的手中救出,带到山上由野兽养大,慢慢的形成了“水管”的社团,带来了部落的出现。这一些都是对传统的颠覆。并不是莱辛一个人的败笔,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西方文明经历着一个由非理性--理性--反理性--理性到现代挑战的循环过程中,现在正处于挑战一切的阶段。当然小说还有很多像这种颠覆性的地方,不再一一列举,接下来,讨论又一个后现代特征在小说中的体现,同时也受到评论者们的普遍关注。 后现代的作品更多的关注人的本性。处处可见对身体的赤裸裸的描写,性的场面无论是在影视文学还是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外加受男权文化的主宰,对女性作为性客体的刻意雕琢,已经成了商家的看点。而在莱辛的作品中,只是以远景摄影的方式再现了男女交欢的场面,没有任何露骨的刻意的刻画什么淫秽的场景。如果现代人能在网络上欣赏《色戒》、《苹果》,以及西方的《欲望城市》等大众化的影视作品,对莱辛的作品,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她也是生活与当代的作家,接受着后现代文明的熏陶,只能说明她作为一个已经年近九旬的老人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反应时代的主流,记录时代的声音。作为一个崇尚十九世纪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家,恰是以特殊的方式对现实的绝妙处理。可能被认为煽动性的一点或许是对女性生殖器的称呼,不过她也只是借用了美国小说家亨利。米勒对阴户的称呼而已。要么是对早期男性的虐待与蔑视引起了男性批评家的愤慨,不过男性对女性的态度,难道就可取吗? 长着“水枪”(“Squirt”的“妖怪”已经对当时的“裂缝”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他们的出现引起了恐慌,作为那种情景下的处理方式一点也不为过。如果“妖怪”为了满足自己淫欲把一个“裂缝”抢去强奸致死能让人接受,那为什么“裂缝”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扔掉“妖怪”就残忍了?现代人遇到疾病的威胁大批的杀死牛啊、鸡啊、猪啊,那不残忍吗?不要因为她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得用另外的标准衡量她,或许正是因为她的睿智和大胆赢得了瑞典评论家的亲莱,这样大胆的主题以及这样绝妙的手法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接下来讨论另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是“寓言”还是“预言” 莱辛深受历史学家O.Spengler的循环理论的影响,认为历史不是线性的由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模式,而是一个轮回、循环的过程(Wang Lili,2007:48)。所以在小说中描述的只有女性的世界,那是为女性同时也是为人类建构的一个自由王国,过着无忧无虑的自在生活,那既是远古的生活方式,也正是人类发展的未来,是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在世界。没有疾病,没有灾难,人以自然死亡而结束一生。没有阶级,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进行自然分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没有私欲,从自然中获取所需,而不像现代人的物欲横流,对大自然的无限索取,那样只能引起大自然的反扑,给人类带来灾难,就像在后来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一场狂风摧毁了所有的小木棚,“妖怪们也死了不少。而在“裂缝”的小世界里,风平浪静,生活悠闲,那难道不是预言我们的未来,只有回到那种状态才可能有人们现在构想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吗?只要有私欲的存在,人与人的和谐就是个难以实现的美梦。这是莱辛面对一个被破坏的千疮百孔的世界给人们的警示,同时预言要实现未来美好世界的可能途径。 第二,在“裂缝”小世界的第一个阶段,“裂缝”是单性繁殖的,被一些评论家认为是“寓言”,但我认为是莱辛的“预言”。在二十世纪90年代香港作家董启章的小说《安卓珍尼》中也探索过单性繁殖(艾晓明,1997,:51)。在生物学上,早在1992年法国就成功的进行了家兔的单性繁殖;韩日科学家与2004年4月22日也已经成功进行了老鼠的单性繁殖,并生出了8只没有父亲的小老鼠; 2007年1月24日英国成功的单性繁殖出5只科莫多巨蜥,并称已经发现包括蛇在内的70多种爬行动物可以进行单性繁殖。英国媒体近日报道,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干细胞生物学中心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胚胎干细胞有可能培育出卵子和精子。也就是说,男人将可用自己的精子和自己干细胞造出的卵子进行受精,不需女性基因参与就造出一个单性繁殖的婴儿。反之亦然,女性也可以做到单性繁殖。莱辛将这些科学家的成果成功的运用于对未来人类单性繁殖的假设,这是一个带有预言性的假设。小说中的女性Marrona和她一样能预知未来,在故事中的男性Horsa准备带着孩子们和几位女性进行冒险航行的时候,她就预知孩子们会在冒险航行中遇到不测,所以极力阻止。他自以为是的鲁莽行径致使一群孩子丧生于岩洞,自己也差点藏身于大海。 女性是有预知能力的,可在男权中心话语里,有预知能力的女性被称为“巫婆”。男性害怕女性有说服力的话语,就称其为唠唠叨叨。称男性的鲁莽为勇敢,女性的谨慎为胆小。 文中还有很多有待讨论的地方,并不像在《莱辛的“伟大失败”》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比如是男性发明了火,那在故事中“妖怪”降生以前,“裂缝”洞门前彻夜不灭的火又是从何而来呢?“妖怪”们的肆意砍伐和大量捕杀,以及一系列的破环大自然的行为所引起的火灾烧得森林面目全非,狂风四起,吹得他们无处安身,被看成是男性的杰作好了,还是男性的破坏性。女性能记住所发生的事引以为戒,以免犯同样的错误,那正是人类的优点还是缺点。故事中的男性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还辨不清方向,这该看成缺点吧。对于小说中的作者对语言的选择上,更不是《莱辛的“伟大失败”》中所称的啰嗦,比如小说中,“I say I ,and again I,I do this and I think that, but then we wouldn’t say I ,it was we. We thought we.”(Lessing,2007:7)这几句话中不断的转换“我”和“我们” 那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体现当时“妖怪”的出现使“裂缝”们恐慌。并非古老人类语言的低级,因为后面作者描述到 “裂缝”的语言更清晰并优于“妖怪”,他们被她们的语言迷惑,模仿她们的语言,并且她们留下来教“妖怪”们说话。这足以说明既不是当时的人类语言的低级,也不是作者啰嗦。 可以看出,无论是语言的使用,题材的选择,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巧妙构思。特别是叙述者的选择上,体现了作者的煞费苦心,第一是男性,任然在男权话语控制的大前提下,提高了叙述内容的可接受性和真实感。第二是以史料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怀疑史料的人会少于对虚构的故事的怀疑,这可是对叙述者的可信度的策略性处理。篇幅的短小正适合现代大众媒体盛行的时代,少有人静下心来研读像《金色笔记本》那样的大作,而是让读者看完以后慢慢的回味想象,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这也许就是此作的另一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此作无论怎样也不会是“伟大的失败”而是她的后现代杰作”。 参考书目 [1] Lessing, Doris: The Cleft [M]. New York: HarperCollinsPublishers,2007.8 . [2] Wang Lili: A Study of Doris Lessing’s Art and Philosophy[M]. 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7.2. [3] 艾晓明:雌雄同体:性与类之想象[J].中山:中山大学学报,1997. [4] atangyurong :与性器官有关 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新作《裂缝》解读[J/OL]. http://atangyurong1.bokee.com/viewdiary.177642261.html,(2007.10.24). [5]布卢姆,哈维,:莱辛关于最新长篇《裂缝》答读者问,杨振同译[J/OL]. http://wenxue.news365.com.cn//hqwtl,(2007.10.18) . [6] 康正果:女性主义与文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 [7] 韩国生命工程企业Macrogen:韩日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单性繁殖世界首次成功[J/OL]. http://www.sciencehuman.com/(2004.04.25). [8]梁文道:莱辛的“伟大失败[J/OL]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568 (2007.2.4) [9]皮埃尔奥齐尔,让:家兔单性繁殖[J/OL],http://60.190.28.249:8088/datalib/2004/Science/DL/DL-186768,(1992) [10] 伊格尔顿,特里:后现代主义的幻想[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1] 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2] 志刚 :研究称男人也能生卵子 单性繁殖可能成现实[J/OL] http://www.bioon.com/health/bearing/142486.shtml,(2005.6.30). 原载:《中国艺术批评》2008年01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