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9)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语用推理的实质,是根据有关的显性表述,利用心理结构的知识集,通过一连串的“如果x则y”的推导进行显性表述和隐性表述的交替编码、组织和补偿,不断获得新认识,最后得到对有关话语用在这里的恰当的理解。这个过程,是在下向因果关系(downward causation)作用下局域话语之间的相互影响进展为话语的整体性解释的过程。下向因果关系指这样的一种情况:较低层级的所有过程受较高层级的规律制约,并且按这些规律行事[31:179-186;32:1-17]。“高层次对低层次组分(组成成分)的选择力和控制力是下向因果力的主要形式”。(参见[33:108-114]下向因果关系的作用使得处于局域的较低层级的某种相互作用得以激活或抑制:较低层级的某种相互作用若顺应高一级层级的环境时它就被选择而被接受下来并向更高的层级发展,否则就被排斥。我们将话语运用的显性表述看成是话语表达的较低的层级,而该话语实际想要达到的交际目标看成居于较高的层级,从而具有下向因果力。在话语运用中,对于一个表达单位,它所承受的下向因果力通常具体地通过上下文体和语境表现出来,例如会话中的问话、行文的前句、所在段的话题句、话题段、题目及语境等。所谓谋求话语的理解或解释,就是通过对不同层级的话语相互作用的考察,追溯其中的下向因果力对这些层级的显性表述的影响,接受合理的,拒绝不合理的,直至最高层级;说明其中的推理过程就是揭示其中的下向因果关系的形成。例如,只从抽象的“瓜田”“李下”来说,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中其实是有可能激活多种常规关系,从而是可能设想多种解读的,例如有可能认为在瓜田李下方便摘取而吃。这也可能形成一连串的“如果x则y”的理解过程: 
      
    如果“瓜田李下”,则可能指同种瓜李之类的水果就近; 
    如果指同种瓜李之类的水果就近,则可能指易于取吃。 
      
    但是,这一局域的可能性只要进到体现交际目标的上下文,同“有异常行,……古人所慎”相互作用,就会发生冲突,未能顺应这一层级环境的下向因果力的要求,从而遭到排斥,更不要说到了最高的层级涉及婉拒邢卲赠送白绸了: 
      
    *如果“瓜田李下”可识解为“易于取吃”,则“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可理解为“今日仰过,有异常行,就近瓜果,易于取吃,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