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6)


    一事物/事件可以看成是一个“单位”。人们对一事物/事件的认识可以分解为若干小的单位。例如,“考研(考研究生)”可根据人们的知识和经验大体可抽象为:(i)报名—(ii)初试—(iii)复试—(iv)获取(不/录取)通知这样的常规关系,这是以(i)与(ii)相邻、(ii)又与(iii)相邻……建立起来的常规关系集,这样的常规关系集是一个以连锁的相邻关系整合成的横组合型的常规范型;其中的例如“报名”“初试”……,也分别是由一连串相邻事件整合成的横组合常规范型。“考研”又可能是“受专门教育”这大一点的单位的其中一个的组合环节,并可以同其他一些相关的环节一起又整合为诸如“受教育”“人生路上”之类的横组合型的更大的常规范型。“考研”“考雅思”“考公务员”“考空姐”等又可以其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整合为纵聚合型的常规范型。这里相邻/相似的程度很可能是不相同的。例如,各种各样的“考”,报名时都要“付费”,但不同的“考”可能有不完全相似的付费方式:考初中很可能当场缴交,考研究生可能通过汇款,考雅斯/托福就肯定要通过银行了。就算都是考研,不同学校、不同时期也会有不一样的交报名费的方式。人们掌握这些常规范型是以长期记忆为基础进行心理建模的过程。相邻维度和相似维度就是这样以抽象知识的形态影响着人们对常规关系的把握。就这样,通过相邻和/或相似关系,把体现了常规关系的小型知识集连通为具有多层级的支系统和分系统的知识结构;或者说,以相邻、相似的抽象知识,将有关的类知识组织起来了。 
    通常,相邻涉及时间相邻、空间相邻、因果相邻、性状相邻、领属相邻等;相似包括类比相似、模拟相似、象征相似、概括相似等。相邻相似除要求一定的物理性质的基础外,有些还需要心理性的想象和认同。相邻和/或相似认定的过程就是一种以关系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的认知方式;所谓以关系的方式把握世界,就是把握住认知语言学所说的世界的“关系性”(relationality):具有常规关系的两事物互为对方的“关系体”(relational entities),一关系体的存在总是内在地(inherently)蕴含着另一关系体的存在,从而有可能将事物连成一个可以理解、可以解释、可以预测的网络[25:67]。既然常规关系可以体现为相邻和/或相似关系,因此可以进而说,具有相邻和/或相似关系的两关系体,一关系体的存在总是内在地蕴含着另一关系体的存在;在一定的语境下,提到x就可能意味着y。①例如妈妈发现抽屉里的钱少了一百块,问她准备考高中的孩子,孩子说:今天去报名了;“报名”所涉及的一连串的相邻的关系就有可能帮助听话人把情况弄清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