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说部卮言》 以侦探的眼光读小说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陆澹安读小说,目光如炬、心细如发,能在细节处发现破绽,凭借的是他写侦探小说的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陆澹安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2009年4月 / 48.00元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海上有一文虎团体,曾盛极一时。它名为萍社,取萍水相逢之意。一时才俊,无不毕集。小说家有孙漱石、徐枕亚、陆律西、施济群等,文艺家有步林屋、王均卿、姚劲秋等,书家有天台山农、七子山人等。或角逐争胜、或把袂言谈,名士风流,极富情致。而当时年才弱冠的陆澹安,就极为引人注目,是萍社五虎将之一。射文虎虽是一种文字游戏,但它对猜谜者的要求颇高,既要对古代儒学典籍和文学作品相当熟悉,亦必须思维敏捷,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擅文虎的陆澹安不久即以侦探小说《李飞探案》闻名于当时,是书被郑逸梅赞为“思想缜密,布局奇诡,使人莫测端倪,大得一般读者的欢迎”。
    作为一名侦探小说家,其小说研究之作《说部卮言》亦独具特色。这本书收入了陆澹安关于《水浒》、《三国》、《红楼》和《儒林外史》等几部古典小说的研究专著,其中一大特色就是“喜欢捉人家小说里的漏洞”,以侦探的眼光,将小说中的疏漏脱节处,“一桩桩的替他捉出来”。
    为何要捉名著的“漏洞”?
    “澹安少时,任侠好义”(周瘦鹃语),他“性急如火”、“善怒”,被友人誉为“天空星急先锋索超”,说他“猛且勇,急先锋,一枝秃笔逞威风”。他素有智囊之称,朋友遇到疑难不决之事,往往会请他想办法。在萍社时,陆澹安曾别号琼华馆主,因近视,常年戴着一副眼镜,社友王毓生则戏称他为琼华眼镜。
    陆澹安在《李飞探案》中塑造的侦探李飞形象,颇有他本人的影子。《夜半钟声》中有一段对李飞形象的描写:
    大门一开,却进来一位精神活泼的少年。那少年不过二十左右年纪,戴一副罗克式的玳瑁边的眼镜,披着一件厚呢的大衣,左手插在衣袋里,右手却拿着一顶哈德门呢帽。
    李飞既有读书人文质彬彬的气质,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作为一名非职业的侦探家,李飞为何探案呢?李飞在《古塔孤囚》中如是说:“侦查案子,身体上果然很劳苦,或者还很危险,但是,揭破了人家的黑幕之后精神上却很愉快的,况且这也是保障人群的勾当。”探案既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又有益于人群,何乐而不为?
    李飞探案,凭借的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而澹安读小说,亦是目光如炬、心细如发,能在细节处发现破绽,颇受时人赞誉。郑逸梅曾戏以竹林七贤喻《金刚钻报》诸人,将陆澹安比作向秀,称“向秀清悟有远识,注《庄子》,妙行奇致,大畅玄风。而陆澹安君读书别有识见,为《旧小说之研究》,素所脍炙人口。向秀有知,当引为知己”。
    对于古典名著,虽然心之爱之,却并不顶礼膜拜,而是以侦探的眼光,来“寻瑕索疵”,澹安此举,显得颇为另类。
    然而,读书贵在多思善疑,“寻瑕索疵”,既能显自家独到眼光,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又紧密围绕小说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环境背景等基本要素着眼,正如陆士谔所说:“吾家澹安评论小说,从情节合理与否、文字优美与否着眼,真是善读小说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