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杨念群:"五四"著作以往太关注思想史(8)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南方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由此可知,如何有说服力地描绘出“社会改造”的具体图式,就变成了考验“后五四”时期知识人表现能力的试金石。实际上,是否具有一种实践的含义,变成了衡量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认知和改造能力的标准,尽管采取的策略差异很大。如无政府主义者主要注重日常生活秩序的重建,以及个人在社会中如何起作用的问题;乡村建设者则具体考量如何在“社区”的局部范围内重建一种政治、文化与社会混合并存的新秩序,从而通过地方改造的途径逐渐渗透进基层而生效;社会主义者则以阶级冲突为社会之基本特征,主张从根本上用暴力手段颠覆和改造现行制度。
    可见,“社会”一旦成为“五四”的关键词,就不仅表现为一次性的广场政治事件,也不会仅仅成为被囚禁的个体心灵寻求自由时释放出的焦灼私语,而是一种“行为”选择构成的异动与挑战,这些“行为”的载体分别与不同的人际网络的联系方式和认同基础有关。我们的视野如果不聚焦在这些人群行为的差异上,就难以理解“五四”作为革命象征的真正涵义。
    (本文未完,敬请继续关注4月5日《阅读&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