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者》,施林克著,译林出版社,2009年 《朗读者》的开始,是一个十五岁的男孩爱上一个大他二十一岁的女人的故事。女人酷爱读书,但却不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而是宁愿男孩为她高声朗读,朗读成了他们每次做爱的前奏曲。然而有一天,这个名叫汉娜的女人却不辞而别。 八年之后,他们再度重逢——此时男孩已是法学院的大学生,而他一直朝思暮想的女人却站在了被告席上——她居然曾是一名党卫军,在纳粹横行时期当过女看守!在狱中,她就“钦点”过年轻体弱的犹太小女孩为她朗读各类文学作品,然后再把她们送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一次押送囚犯的行军途中,他们夜宿一所乡间教堂,突然教堂失火,守候在门外的她宁愿300名犹太人被活活烧死,也不愿打开那放生的大门,为此她给出的理由是:“门一开,就会秩序大乱!”男孩深深震惊了,他一直深爱的这个女人竟然是个冷血的纳粹女魔头! 站在被告席上像她这样充当纳粹帮凶的女看守还真不少,汉娜并非罪不容诛的元凶,她完全可以辩驳,可是,在决定判决的最后时刻,她却大包大揽彻底认罪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已长成男人的迈克尔惊觉,原来这个看上去有点性感,有点妖娆,有点高傲,也有点冷漠的女人竟是个文盲!她热爱阅读却大字不识,她参军也是为了隐瞒自己是文盲的事实,她当年诱惑了迈克尔却最终又从迈克尔身边逃离,也是无法正视自己是文盲的身份,她仓惶认罪显然也是基于保守这个秘密的需要。在这个自尊高于一切的女人看来:哪怕那点小小的自尊也比承担罪责更为重要。 汉娜这个形象有着双重含义:她既是受害者又是施暴者,既是牺牲品又是始作俑者,既是暴政下的愚民又是暴政的坚定维护者。影片海报上有这么一句宣传标语:How far would you go to protect a secret?这问题的答案很好地点出了汉娜的心态。为了一个毕生守护着的秘密,汉娜不惜伤害他人、囚禁自己,并且在她的世界中,其实这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而合乎情理。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原著对汉娜的心态进行了揣摩,汉娜“不仅仅在法庭上要争要斗,她必须要永远奋斗,其目的不是为了向世人显示她能做的事情,而是向世人掩饰她不能做的事情”,“她宁可被绳之以法,也不愿暴露自己是文盲。她进行的斗争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她的真理、她的正义。” 那么,她所谓的真理和正义又是什么呢?答案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