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市场变革:东欧自上而下不如中国自下而上(3)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南方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一种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没有资本主义的资本家”类型,私有化的主要机制是管理层收购(MBO),前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最终往往成为新的产权所有者,“产权的转变要远远快于市场制度的形成”。这种类型又被称为“政治资本主义”或者“新承袭制资本主义”。
    另一种则是以捷克、匈牙利或波兰等国为代表的“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的类型,经济制度变迁与产权制度改革相比要快得多,但管理者在没有成为私人所有者的情况下仍然掌握着决策权,持有恒产的本土资产阶级的出现相对缓慢,外国的直接投资、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引导着转型的过程。这种类型又被人视为“来自外部的资本主义”,或者说“体现了自由主义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
    塞勒尼认为,上述各种类型都正在朝资本主义迈进,因此他们主张任何一种特定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组织都只具备暂时的特征,避免对上述各种资本主义出现的形式做出价值判断,更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只有唯一一种合适的制度安排能维持资本主义有效运转”的观点。“资本主义从来就没有、也永远不会只有单一的终点”。
    在塞勒尼看来,中国曾经历的“社会不平等大爆炸”的顶峰已经过去,中国正在努力建构“承认等级制但并不排斥社会和谐的可能性”的和谐社会,并将等级、和谐、忠诚、团结、精英领导制等儒家的元素与对市场经济的需求结合起来。
    1984年,在香港访问的塞勒尼曾到访广州,“当时,香港和广州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差别令人震惊:香港是一个繁荣的世界大都市,而广州则是一个脏乱的第三世界城市”。但二十多年过去了,香港仍然和过去一样,是一座资本主义大都会,但只是众多中国大都会中的一个。因此塞勒尼感叹道,在过去的十年中,自己所受到的最大教益是:“中国也许具有独特的中国色彩”。●米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