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该死,瘟疫过后,我们居然忘记!(3)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信息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文学没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
    信息时报:在你的博客上发现你涉猎甚广,包括历史、科技、文化、体育甚至是社会学,你都没有放过,惟独没有谈到文学,能否谈谈你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看法呢?
    王哲:我写的东西比较杂,因为兴趣经常变,这也许是一个缺点吧,不能持之以恒,因此也总感到想写的东西太多,就是没有时间,很多很好的思路白白浪费掉了。因为时间不够,这几年对中国文学没怎么看,总的感觉是太浮躁了。包括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写的东西都缺少内涵,华丽的装饰之下是极度的贫血。
    信息时报:如今一些专业的作家反而很不扎实,反而有些浮躁,而那些文学票友写出的作品往往能给人惊喜,文学有无专业与非专业之分?
    王哲:我觉得文学本来就没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我喜欢的美国作家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恰恰是这些专家的东西既广泛又耐看。打个比方,在医学研究中,做边缘学科跨学科的往往能出好的成果。票友写东西全凭兴趣,很多东西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的话,是写不出好东西的。比如健康书籍,绝大多数写健康书的作家是不按自己书里面的建议实践的,这样的健康书籍能不误导读者吗?我大概是极少数说到做到的健康书籍的作者,因为我是凭兴趣在写,把我收集整理以及实践中总结的健康理论和大家共享,这样的东西才有价值。
    信息时报:你对历史驾轻就熟,在写作中多次结合了中国的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等,你是如何把这些和你的专业结合起来?现在很多所谓新历史都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以当年明月为代表),你觉得如果大家都这么搞对文化本身来说是一种什么效果?
    王哲:写三国是调侃了,把古人的行为和疾病联系起来。因为我是学医的,因此在写东西的时候也就经常和医学联系起来。今天夏天回国时在各个书店转了转,书真的不少,值得看的不多,现今的文化就处于这么一种极度贫血状态,包括当年明月的书,都属于洋快餐,当红的一些通俗历史作家的东西大多如此。公众乐于快餐,是因为口味好,但从健康的角度,吃多了吃久了就是垃圾食物了。这样搞下去,中国的文化就和中国人一样,慢性病越来越多。中国的作者应该睁眼看世界,眼光大一些广一些,有一种时代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