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黄帅:从历史中铺开一张人类的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日报 黄帅 参加讨论


    写一部世界通史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通史写作的难度在于,浮光掠影地叙述,难以严格立论和提出新观点,容易流于表浅。若往深里写,往往就是鸿篇大论,难以在有限的字数里囊括万象。去繁就简,梳理大致脉络,成了当前世界通史的主流写法,而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后,全球史观(而非狭义的西方中心史观)的写法,逐渐成为史学界的主流。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被誉为全球史研究的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他在这本书里为我们带来哪些新观点呢?这本书与其他的世界通史相比有哪些亮点呢?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其实,本书原名《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旨在从“网络”这一视角出发,俯瞰世界历史,启发读者思考人类在整个地球生命中的位置及其未来的走向。麦克尼尔笔下的“网络”,不是今天我们狭义理解的互联网、人际网络等概念,而是一种包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元素流动的国际网络,从石器时代到当代,网络的范围和内涵变幻万千,但基本的元素却是稳定的。
    麦克尼尔受西方传统史学观影响很大,但他超越了一些西方中心论的狭隘,同时将历史的外延范围进一步扩大。这部世界史,可以被看作其史学观的集大成之作,其中透出的观念,回应了史学史上的基本问题,同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针对斯宾格勒、汤因比的史学观时,麦克尼尔不同意他们把各个文明视为孤立的、可以自行说明的事件来对待的史学观,认为人类历史从一开始就不是割裂的,而是通过语言、技术等元素连接在一起,尽管彼此面貌各异却有共同的元素。
    麦克尼尔的雄心是要建立一套新的通史观念,他也深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他曾说:“一定要有那么一个人提出一项新观念,而这项新观念又能言之成理,还能吸引大家密切的注意和讨论的兴趣”,他的方法就是“从各种零碎的细节里寻找一种概括性的通论”。
    但是,不论理论设想多么宏大,只有在结合史实中能验证自己的史学理论,才能使之成为自洽的学说。麦克尼尔可谓“正面强攻”了这个主题,这部全球史的叙述依然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只是它打破了以国家、民族乃至文明为主线索的叙述,也没有割裂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在各自时期的关联(尽管传统观念认为全球开始连为一体是从大航海时代才开始)。
    对中国读者而言,阅读从全球史角度叙述我们祖先的故事是饶有兴味的。麦克尼尔当然没有忽视早期中华文明的魅力,但他的叙述与国内的有些史学叙述很不同。首先,他没有烦琐冗长的细节铺叙,而是挑选其中的重点内容讲述,而挑选的标准就是是否与人类网络的发展有关。比如,麦克尼尔在讲述先秦史时,首先看重的是黄河冲积平原农耕所必需的各种修建沟渠和灌溉,远古先民动用智慧尝试去控制水利技术,用于农业生产的保障。他格外看重地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对文明进程的影响,在他笔下,由此产生的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层级,都是带有明显的东亚农业文明特征的。而在文化上,因为农业的稳固和技术的进步,“既强调书本学识又注重道德品质的孔子学说占据了主导地位,非常有效地将中国地主阶级都统一在对黄帝的臣服下,如同运河上的船只将整个帝国经济连成一体一样”。
    研究历史,不只是为了记录过往,更在于反思当下与想象未来。我更看重的自然也是麦克尼尔如何将他的历史观用于思考更深远的问题,而不只是对过去的历史事件加以评析论述。如今,网络让人类交融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风险。就像网络里局部存在的病毒,可以通过传播给网络里的文明带来疫病,许多历史上的灭顶之灾都与此有关。而在信息流动越发加快的当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在经济商贸上表现更明显,而那些远离全球化贸易的区域,却可以不受其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麦克尼尔全球史》 不只是一部历史书,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未来之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